【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多]中国古典神话的当代重述需要文化创意
——评严优《诸神纪》
  作者:张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27 | 点击数:4373
 

  如何用古典神话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一定绕不开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上古神话就是蕴涵并传承中华民族核心文化观念的宝库。但这些承传近万年的神话传统,在时间的长河中历经荡涤,呈现出深邃丰厚的面貌,因而要讲清楚上古神话并非易事。

  《诸神纪》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严优花费数年研习神话学,数易其稿,这保证了最终成果的学术质量。民间文学专业的训练也使得严优清楚文本存有“异文”,并不存在一个终极版本。可以说,严优的书写是运用了民间文学的话语方式重述民间文学,从而使《诸神纪》充满民间文学本来的特质。比如她写蚩尤与黄帝大战,采用了章回体的表述方式,颇有说书的韵味。她在写神农尝百草时注意到民间叙事里“左右宝囊”和“赤色神鞭”这两个不同的类型,于是分别书写,为读者生动地呈现了神话本来的活态文本面目。在论述“三皇”体系来源时,她创造性地使用了“套路A:匿名版”“套路B:撷英版”这样的当代语言,不仅把古籍里相互抵牾的说法理清楚,更让当代读者易于接受。并且她的书写始终和“戏说”保持距离,做到了言必有据和逻辑严谨。

  2005年,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发起了世界范围的“重述神话”出版计划,邀请各国著名作家重新书写各国神话。中国作家参与其中,有苏童重述孟姜女传说的《碧奴》、叶兆言重述嫦娥后羿神话的《后羿》、李锐重述白蛇传说的《人间》、阿来重述格萨尔史诗的《格萨尔王》等。其中只有《后羿》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神话”,并且这些重述作品都是以小说体裁来书写,距离神话本来的面目已经很远。而《诸神纪》的体裁,不同于现有任何一种现代文学体裁,反而更接近于民间文学的讲述(讲故事)。严优的重述紧密贴近神话叙事本身的情节和逻辑,并没有离题甚远的发挥,真正把典籍与口承神话的话语魅力、叙事魅力、文化魅力呈现给读者。作家在重述中扮演的是说书人、故事家的角色。

  古典神话的当代重述,一方面讲出来的内容要让当代人听得进去,另一方面写出来的神话要让传统文化传得下来。在内容为王的当代文化市场,并不是任意抓取一个古代文化事象就能成为一个优质IP,真正的文化创意必须植根于文化“传”“承”的土壤中。中国古典神话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神话IP”,但是怎样使之发光发热,是一个难题。诸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仙侠小说、影视剧)这样的神话元素运用,能不能算成功的神话重述,值得讨论。笔者看来,仅仅使用古代神话元素进行再创作,其创意可嘉,但远远代表不了中国神话的底蕴和精气神,难以传达古典神话中那些传承不息的文化因子。

  神话是一宗重大文化遗产。中国不仅有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出土文献,更有多样而璀璨的口头传统,这些文化财富在当代社会依旧以各种各样的形态传承着。讲好中国故事,必定要讲透其中的精神气韵,讲清楚内里的价值观念。在神话重新成为文化热点的当代,《诸神纪》这样的尝试非常宝贵。尽管其架构、书写、文化考证等都或多或少有自身的局限,但就“中国神话重述”这个课题而言,《诸神纪》算得上高分答卷。与许多文化创意作品一味迎合年轻一代审美趣味不同,《诸神纪》并不为特定消费群体而写,是为了“重述神话”本身而写。综上,这本书值得广大读者一读。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文汇报》2017年11月27日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田兆元]传播视野下的学科发展研究
下一条: ·[岳永逸]重述中国神话 轻学术、文化传承与自我救赎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