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专访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维彬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17 | 点击数:10992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的工作,省中心是否摸索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马维彬:近年来,省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传承、在开放中保护、在创新中培育、在包容中涵养、在传播中弘扬”的指导原则,积极保护和涵养文化生态,努力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特色做法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并实行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年度审核制度。我们成立了河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审核认证管理委员会,通过地方自审、集中审核和部分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把握客观公正、分类标准、因地适宜的审查原则,就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传播活动情况进行摸排认定,对不合格的代表性传承人,采取警告或取消传承人资格等处理措施。

  二是扎实推进记录保存等基础性工作。为推动河北省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有序开展,我们依托“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和省级非遗档案资料数据库平台,先后完成了全省31个代表性音乐会432首传统经典曲目的录音和工尺谱集成的编印出版工作,启动了传统戏剧、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剧本整理和录像工作,征集了大量非遗实物资料、制品、成果等。这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为非遗资料的保存及开展非遗传承、传播、科研、应用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12 《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

  三是针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开展了非遗价值点、价值量、存续环境和保护要点的研究。这一工作开展于2015年,我们围绕传承保护与非遗自身发展的关系、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对省内一些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核心内涵和传统形式进行挖掘,对其各方面价值进行量化,确定相应保护层级和适宜其存续的文化生态环境,并通过研究探索针对性的保护方法,指导该类别、该项目的科学保护和健康发展。作为研究的具体成果,《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价值与存续环境研究》一书目前已正式出版。

  四是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非遗融入生活的理念。我们在近年举办的各类大型展示活动中,先后开设了“非遗融入生活区”、“传习体验区”、“文创产品展示区”、“科技体验区”等展区,突出非遗+生活+科技的办会特色。我们通过VR体验、动漫和专题片展播、数控猜灯谜等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呈现非遗内涵,拉近非遗与民众的距离;通过营造由传统元素、手工艺制品和文化创意产品组成的传统民居场景,使民众进一步了解非遗融入生活的具体方式;通过现场领取体验包免费学习手工技艺的方式,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

  图13 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展览中的非遗数字科技体验区

  图14 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展览中的传统民居场景

  图15 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展览中的非遗传习体验区

  国家非遗中心:谢谢您的经验介绍,您提到的这些理念和方法想必能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省中心对2017年的保护工作有哪些计划和想法?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马维彬:2017年,围绕振兴传统工艺、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总体工作布局,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是以体系建设为基础,推动我省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组织省级第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年审工作。

  二是以工作创新为重点,举办第三届京津冀非遗大展暨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第二届全省非遗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加强京津冀非遗协同发展;开展“雄安新区”非遗保护的全面普查和保护规划论证,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创新发展典型。

  三是以弘扬普及为目标,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花会踩街、非遗展演和网络主题活动;举办“最美中国梦——河北省家庭文化展演”网上微视频主题评选活动和第二届“京津冀民俗摄影大赛”;办好第四届中国河间西河大鼓书会。

  四是以抢救记录为抓手,继续编辑出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第五辑)、《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相守记忆·首届京津冀民俗摄影大赛作品集》等书籍;继续开展2016、2017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五是做好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新馆“燕赵记忆”非遗展厅的展陈设计和实施工作,并在下半年重点进行实物资料征集、非遗数字服务终端建设和景观设计制作等工作。

  国家非遗中心:对于省内非遗保护工作,都有哪些宣传平台,可否给大家介绍一下?

  马维彬:“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www.hebfwzwhyc.cn)于2007年开通,设有公告通知、新闻速递、精彩专题、名录及传承人、电子书刊、网上展馆等栏目。依托网站平台,我们先后组织了全国群文(非遗)春节网络主题活动、京津冀民俗摄影大赛、“我们的节日”网络主题活动等多项非遗专题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组织形式,提供认识非遗、欣赏传统文化之美的途径,既扩大了活动覆盖面,又通过多种方式宣扬了非遗保护理念,营造出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省中心还建设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ID:heb-fwzwhyc)

  图16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国家非遗中心:在采访的最后,想请您讲一讲,您从事非遗工作以来最大的感悟和体会是什么?

  马维彬:多年来从事非遗保护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项工作永远在路上。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从开展普查到建立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从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颁布实施……随着我们对非遗概念和内涵的不断深入理解,非遗保护工作也不断优化、完善,逐步走向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

  我从事了多年的群众文化和非遗保护工作,在一次次的调研、寻访中,与许多传承人成为朋友。看着老艺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看着年轻一代传承人的蓬勃发展,我更加坚定了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非遗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探讨和实践。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谨以自勉。

  (文字: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素材,经编辑整理。图片: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17-11-16 09:35:41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访谈丨专访福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陈秀梅
下一条: ·“礼俗互动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三人谈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