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陶立璠]中国的成人礼与生命价值观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13 | 点击数:3572
 

  成人礼,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曾实行过,至今仍在民间普遍流行。它是一个人生理发育成熟时所举行的仪礼,同时也是人生生命价值观的最重要体现。人的一生中,生命价值观体现在许多方面。婴儿的诞生礼,是指一个人降生时相伴随的仪礼。中国传统习俗中婴儿诞生时的洗三、满月、百日、抓周等,就具有赋予一个人生命,并祝其健康成长的意义。此时,除受到父母的监护之外,并没有更多的社会价值赋予未成年人。成人礼则不同,它要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接纳成人进入社会,有时还要接受许多严酷的考验,才能获得成人资格,被接纳其进入成人社会。从这和意义上讲,只有成人礼才具有真是的人生生命价值观。

  人类学资料告诉我们,原始部落的成人礼是非常复杂的,有时还显得十分残酷。许多原始部落,接纳成人的仪礼,是将其放逐荒野接受种种考验,传授部落的秘密和道德规范。可见成人礼的主要目的是使受礼者经历种种生理和意志磨练。并通过这种磨练和考验,将他们接纳到成人社会中来。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许多民族和地区,成人礼逐渐演变成为人生仪礼中的一种象征仪式。

  中国古代人生仪礼中,青年男女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要举行成人礼。为男子举行的成人礼叫“冠礼”,为女子举行成人礼叫“笄礼”。《礼记》中说:“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这种冠笄之礼,按照古老的习俗,要在宗庙中进行,具有告祖的意义。中国古籍中关于冠笄之礼的记载不少。《国语》《左传》《史记》中都不乏周代天子、诸侯行冠礼的记载。特别是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位之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礼则不可亲政。周成王幼年继武王之位,周公摄政直至其成年。赢政(秦始皇)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是直到二十二岁,加冠,带剑,方才可以亲政。未成年,没有施行冠礼,不能亲政,说明成年礼做体现着人生价值观。中国古代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的象征,未行冠礼,不具有治人或人治的资格。

  古代的成人礼按照《仪礼·士冠礼》记载,男子年二十而行三加礼,即这种仪式要进行三次。具体是初加、再加、三加。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缁布冠为太古之制,冠礼首先加缁布冠,表示不忘本初;再加皮弁(武官的象征),象征将介入兵事,拥有兵权,加皮弁的同时要配剑;三加爵弁(文官的象征),表示行过加冠礼的人拥有了祭祀权,祭祀是社会地位最高层次。男子行冠礼,女子则行笄礼。《礼记·曲礼》说:“子许嫁,笄而字。”女子是在许嫁之后举行笄礼、取表字。笄礼的年龄小于冠礼。《礼记·杂记》也说:“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

  冠笄之礼是古制,也是人生必经的“通过仪礼”。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只有成年的人才真正具有相应的社会价值。中国古代的冠笄之礼从周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相继3000多年。但是不同的时代,冠笄之礼的实行和相应的仪礼是不样的。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冠笄之礼始于周代,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重视程度并不一样。汉代极重冠笄之礼。汉代皇帝冠礼称加元服(元服即头衣或冠)。加元服不仅表示成年,而且伴随着许多重大举措。如汉惠帝行冠礼,宣布“赦天下”,开帝王行冠礼而大赦天下之始。汉昭帝加冠,大加赏赐、减免税赋、普天同庆。昭帝加元服,为与臣下冠礼区别,还专撰冠辞,为后世帝王撰冠辞之始。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冠礼一度废而不行。宋代恢复冠笄之礼。宋人认为废除冠礼,使得人情轻薄,自幼至长不知成人之道,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司马光在其《书仪》中,制订了冠礼的仪式: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行冠礼。司马光还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使之易于为大众掌握。宋代冠礼的三加冠变通为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宋代朱熹的《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斯其美矣”。元朝蒙古入主中原,宫廷没有了冠礼之俗。<a name="sub17643695_2">现在度戒仪式简化,而跳云台还是重要内容。云台是将4根4米多长的木柱摆成正方形,一边扎以横木作梯。受戒者在师公的带领下登上云台,等师公念完戒词,受戒者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掠、不奸女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等,誓毕,将火掷进一个水碗令其熄灭,暗示受戒者如有不轨,其命运便如此火。然后,受戒者团身抱膝,从台上勇敢地翻至云台下那张铺有稻草的藤网,刚落下,下边的人就拉起藤网一齐用力旋转。此时四周欢呼雀起,赞扬孩子的勇敢无畏,祝贺又一个瑶山汉子走入了社会。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成人仪式(冠笄之礼)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生理发育的成熟,同时也表明他有权承担社会赋予他的权利和义务。在婚姻习俗中,成年礼则标志着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开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繁琐的古代冠笄之礼渐渐废除,但人们的成年意识还是顽强的保留着,只不过这种意志被通过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如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即凡是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均视为成年人。达到成年且精神健全的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实际上“冠笄之礼”赋予成人的社会权利和义务与法律赋予成人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肯定了成人礼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18届学术大会论文。此次会议2017年10月27日至30日在马来西亚槟城召开)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周全明]回望田野忆故人
下一条: ·[施爱东]食品谣言的传统变体及叙事生长点
   相关链接
·[扎西卓玛]礼物与仪礼·[宁祥文]从盲人到司仪:成人礼主持者身份的历史变迁
·[张纯]皖北民俗中“剪压(鸭)尾”成人仪式的文化内涵·[王丹]生活歌唱与仪式表征: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研究
·[邵凤丽]历史、理论与实践:建国70年来人生仪礼研究的热点与范式转移·[孟令法]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
·[赵洪娟]潮汕“出花园”成人礼之祆教因素探究·[孟令法]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
·[陈玉平]越过生命的“关口”·[贺少雅]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
·[华智亚]人生仪礼、家庭义务与朝山进香·周锦章:《传统·自我·实践:转型期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研究》
·[周星]“现代成人礼”在中国·[孙英芳]从传统庙会到新兴人生仪礼
·[金晓晓]浅谈山西省长子县的人生仪礼·[贺少雅]“过十二岁”成人礼俗的类型、特征及其发展
·[滕光耀]发自肺腑的生离死别之歌·[贺少雅]漫谈中国成人礼中的训诫话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