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徐聘婷]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作者:徐聘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0-06 | 点击数:5268
 

      受韩国驻华使馆邀请,笔者近日与中国学者和媒体人一起访问韩国,其中参观了几处文化古迹,对韩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有了直观印象,并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韩国热衷保护文化遗产

      每次到达目的地之前,导游都会自豪地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于某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瞬间提升了笔者的期待值。

      然而,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笔者在忠清南道扶余郡境内的百济文化园区,看到里面“焕然一新”的建筑,联想起故宫几百年古色古香的建筑,相形见绌,颇感失望。百济文化园主要是为了纪念韩国曾经绚烂一时的百济文化,在遗址上复建的建筑群,意图展现1400多年前百济的昔日景象。这一遗址今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虽然重修的建筑让人有些失望,但是韩国人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令人惊叹。

      日本强占期间(1910-1945),韩国很多文化遗产、古代建筑(景福宫)和一些重要书籍被毁坏和掠夺,并有很多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失传。今天游客在韩国看到的不少历史文化保护场所是原址复建的建筑。

      为落实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韩国政府1962年颁布了《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要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多年后(1983年)才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对韩国经验多有借鉴。

      1962年韩国同时成立了文化遗产委员会,下设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等8个分课,各分课均由各文化遗产保护团体、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除专家外,韩国政府还聘请了180名各界文化遗产专门委员。一旦发现值得保护的文化项目,委员们便会提出报告,经过论证后将该项目确立为国家重点保护项目。半个世纪以来,韩国学者对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普查,取得了骄人成果,已经陆续公布了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来源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历史文脉的传承 对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思考》,马驰,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例如,最近有媒体报道,韩国计划将民谣《阿里郎》指定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重点保护。

      对文化遗产普查后,根据价值大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等级,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省、市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给予50%经费保障,剩余由所在地区筹集资助。同时,法律还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资料来源 :苑莉.韩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与基本特征[J]. 民间文化论坛,2004(6))

      从2001年开始至今,韩国一共申请了16项世界[应为“人类”——CFN小编注]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申遗,曾在中国引起了沸沸扬扬的讨论与指责。去年,韩国又对暖炕提出申遗,韩国《朝鲜日报》特别强调说,因为中国同样有暖炕文化,韩国暖炕申遗要抢占先机。

      韩国人对(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热衷甚至痴迷,体现了一种文化自尊。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之一,西方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但是韩国人并没有放弃传统,传统文化在韩国民众中“活”了下来,与西方文明并行不悖。

      例如,如今大部分韩国国民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秋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举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

      笔者在韩国访问时正好临近中秋节,这是韩国最隆重的节日,其意义超过春节,于是一场类似于中国春运的大迁徙将要在韩国展开。韩国人的“中秋节”,除了全家团聚之外,也是追忆祖先恩德的日子,更为重要的是祭祖和扫墓。很多人都是开私家车回乡,所以高速公路上堵车十分严重。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腾讯文化 2015-10-04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乌兹别克斯坦:五彩斑斓的手工业
下一条: ·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
·[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