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何清新:《神与诗:布岱族群交流的想象与重建》
  作者:何清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09 | 点击数:2824
 

书名:《神与诗:布岱族群交流的想象与重建》
作者:何清新

基本信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8月29日
外文书名:Divinity and poetry: imag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Budai's ethnic communication
丛书名:跨文化研究传播丛书
装帧:平装
页数:21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20111713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深描布岱族群重建族群交流传统方式的现象,聚焦于探索这一族群在仪式与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族群交流的诗性智慧,旨在寻找在现代性语境中族群交流的可能性。案例观察的重点在于阐释桥仪式、侬峝仪式与歌坡活动等三种仪式的族群交流行为。在作者看来,布岱人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建族群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取决于他们如何面对现代性而寻觅自己的诗性智慧。当神性与诗性汇聚成为一股敬畏交流、渴望交流的原动力之时,充满敬畏的神性祈福与深切慰藉的诗性表达就构成了族群交流的想象与重建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何清新,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新闻学学科带头人;广西本科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长期关注和研究不同族群文化之间对交流的理解、合作的可能性及其机制。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聚焦广西本土族群交流、中国与东盟族群交流的跨文化传播问题研究,采风、整理一批跨境族群的民间艺术影像、文献等珍贵资料,寻找实现“民心相通”的跨文化传播的可能性。

  目录

  第一章 布岱的族群交流

  第一节 布岱的族群边界
  第二节 布岱族群交流的重建

  第二章 族群交流的断裂

  第一节 世居的空间
  第二节 族群的离散
  第三节 寻找族群交流的重建

  第三章 神性仪式的返魅

  第一节 桥仪式:家庭间的互惠行为
  第二节 类似姻亲家庭的家庭交往方式
  第三节 侬峝仪式:建构超自然“他者”的社会结构
  第四节 与超自然“他者”的交流

  第四章 诗性交往的重构

  第一节 歌坡重新活跃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族群的文化边界变迁
  第三节 重构的基础:以歌为媒
  第四节 重构的准则:情感想象力
  第五节 重构与跨境对歌

  第五章 重建族群交流之后的问题

  第一节 族群神性的空心化
  第二节 族群诗性的媒介化
  第三节 族群交流的他者因素
  第四节 重建神性与诗性的交流

  结 语

  附录部分

  附录1 我的田野
  附录2 法师名录
  附录3 金龙镇、逐卜乡、武德乡三地及越南邻县歌坡日程表
  附录4 部分歌手组合名录
  附录5 叙事长歌《传旛》

  参考文献

  后 记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丁晓辉:《阿兰·邓迪斯民俗学研究》
下一条: ·徐晓光:《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习惯法的民间文学表达》
   相关链接
·[许晓明]琴瑟歌舞祈年丰:壮族布岱支系“陇峒节”·[潘艳勤]布岱人的“廾桥”仪式与“不落夫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