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作者: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26 | 点击数:10257
 

      人物简介:秦礼刚,1949年生,湖北云梦人。国际木偶联会会员,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起,从事皮影艺术事业,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自建梦泽影戏馆。40多年,每年演出364天,演出了近15000场,受到各地观众热捧。他致力于皮影艺术的传承,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褒奖。

年近七旬的秦礼刚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李政葳/摄)

      23日下午,在孝感卧龙岛非遗文化园内,伴随着一阵劲爆的鼓乐声,一场《武松打虎》皮影戏精彩上演。不仅主人公武松、老虎演绎的惟妙惟肖,林间的松鼠、猴子、刺猬等每个细节丝丝入扣。

      有人说,中国皮影这门艺术,作为一项完整的剧目,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早1800年;它使用的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它纯粹具有民间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的摇滚早2150年……

      一幕之隔,一边是戏者,一边是戏迷。在光与影的背后,一人、一生、一台戏。“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那个年代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皮影戏很受欢迎,我经常边看边学。”1978年,29岁的秦礼刚拜著名皮影大师陆春元为师,学习制作皮影、表演传统皮影戏。

      让秦礼刚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全家一共九口人,生活压力很大,演皮影戏最重要的是能养家糊口。“没学皮影前,在生产队干一天农活挣10个工分,年终折算差不多3毛钱;演一场10块钱,前后台三七开,我挣7块。而且演出都在晚上,不影响白天干活。”

精彩演绎《武松打虎》(李政葳/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17-09-25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大国非遗项目工匠专项公益工程工美项目”启动
下一条: ·让英雄史诗绽放民族歌剧舞台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吴凤玲]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思考·[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宋汶阳]传统村落中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罗浩然]论非遗传承团体的立法必要性与规则构建
·[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王卫华]乡村振兴中的非遗传承·[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周福岩]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基于伦理学的视角·[李向诚 李彤 陈仰珩]非遗保护视角下澳门太极拳的传承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