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贺少雅]漫谈中国成人礼中的训诫话语
  作者:贺少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31 | 点击数:11607
 

本期新青年:贺少雅,女,河北深州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民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推介语:本文是作者对成年礼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是运用历史民俗学方法研究人生礼仪的佳作。 

 


  一般而言,成人礼是一个生命个体身心发育到成熟期,为承认其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仪礼。成人礼是一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折点,对于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又因族群、地域、阶层等之间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比如,非洲不少部族都有成人礼,受礼者要通过隔离、忍受饥饿、禁止饮水、经受鞭笞等重重考验,并接受部落首领或者长辈的训诫,最终以一个成人的姿态回到部落。犹太民族也有成人礼,一个犹太男孩到了13岁要举行仪式,接受犹太教的戒律,正是成为犹太教的一员。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韩国专门设有“成人节”,在这一天,成人者统一穿着传统民族服装,举行盛大的集体活动,接受长辈的训导和祝福,从此拥有参与政治、吸烟饮酒等权利。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也有成人礼,像瑶族男子的“度戒”礼,彝族女子的换裙子礼,藏族女子的“戴天头”等。在这些成人礼过程中,受礼者不仅要改变服饰,更重要的是要接受各种身体训练和礼仪规矩的训导,懂得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遵守的社会规则,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中国古代的冠笄之礼 

  中国古代亦有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称冠礼,女子称笄礼。古人将冠礼置于礼仪之首,所谓“冠者,礼之始也”(《礼记·冠义》),可见冠礼之重。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社会各阶层均要举行冠礼,如《说苑·建本》篇“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左传》中鲁襄公九年(十二岁)“冠于成公之庙”,这是天子诸侯大夫行冠礼的记录。《礼记·文王士子》篇云“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告”,可见当时虽有“礼不下庶人”之说,但实际上冠礼之义亦为庶人所看重。不过,这些记载均未提及具体仪式,目前最为完整的成人礼见于《仪礼•士冠礼》,是对士阶层冠笄之礼的记录。仪节如下:(1)冠礼前期:筮日、戒宾、筮宾、宿宾、宿赞者、为期。(2)冠礼之日:陈器服、迎宾赞、行三加礼、宾醴冠者、冠者拜见母亲、宾字冠者、冠者拜见兄弟、冠者见姑姑和姊妹、冠者见君、冠者见乡大夫和乡先生、醴宾、送宾、归俎。关于女子笄礼的记载较为简略,亦大致如此。
 
  经分析可知,冠礼最核心的环节是三加冠服和命字。根据杨宽先生的研究,冠者加冠命字之后,须行成人之礼,从此拥有做官从政、参军从戎、家族祭祀的权利,完成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转变,正式步入成人行列。《礼记·冠义》云:“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那么,一个仪式有何种力量能促成人生的转变呢?《礼记·冠义》又云:“三加弥尊,谕其志也。”怎样做到谕其志呢?这就牵扯到本文所要论述的成人礼中的训诫话语。
 
  周代冠礼中三加冠服,每一加都有祝辞,命字后还有字辞,均含训诫之义,且还要去拜见国君和乡大夫接受教导。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冠礼逐渐湮没不闻,仪节亦散乱不堪。至宋代礼仪复兴之时,理学家开始利用字说文体重振冠礼,一时间字说代替了冠礼部分功能。民国时期以后,字说创作亦走向衰微。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成人礼的复兴,仪节逐步完善,仪式上的权威人士讲话又含有训诫成人责以成人之道的意味,可以说,成人礼的训诫话语是一脉相承的。
 
  二、蕴含成人之道的祝辞和训诫
 
  按照《仪礼·士冠礼》记载,三加冠,首加缁布冠,念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皮弁冠,祝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爵弁冠,祝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也就是说,加冠之后,你要放弃你的童稚之心,端正你的仪表容貌,慎修德行之性,在嘉宾和兄弟的见证下成人之后,要努力修身养性,成为一个道德君子。当然话语里面还含有祝愿之意。然后是命字,要念字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就是说,美名配俊士,从此你要保守自身德行,配得起这个名号。按照《士冠礼》的记载,主持冠礼的重要人物是宾者,其本身多是当时社会所公认的成“人”模范。书中虽然没有对宾者的选择标准作具体说明,但从宾者所要承担的重任来看,应该是一些德高望重之士,即如现在所说的人生导师。他们在仪式上的出现和教诲对冠者而言是一种很好的道德示范和人生导引。
 
  冠礼的训诫语词还包括在加冠之后拜见国君和乡大夫时所接受的教诲。《国语•晋语六》曾详细记载了赵文子加冠后见乡老和贤达的过程:
 
  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哉!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见中行宣子,宣子曰:“美哉!惜也吾老矣。”见范文子,文子曰:“而今可以戒矣。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吾闻古之言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祅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见郤驹伯,驹伯曰:“美哉!然而壮不若老者多矣。”见韩献子,献子曰:“戒之!此谓成人。成人在始,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见智武子,武子曰:“吾子勉之,成、宣之后,而老为大夫,非耻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导前志以佐先君,导法而卒以政,可不谓文乎!夫宣子尽谏于襄、灵,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纳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济。”见苦成叔子,叔子曰:“抑年少而执官者众,吾安容子。”见温季子,季子曰:“谁之不如,可以求之。”见张老而语之,张老曰:“善矣,从栾伯之言可以滋,范叔之教可以大,韩子之戒可以成,物备矣,志在子。若夫三郤,亡人之言也,何称述焉!智子之道善矣,是先主覆露子也。”
 
  这段记载把赵文子加冠以后拜见各位乡老,各位贤人对他加以告诫的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赵文子拜见的每一个乡贤对其或祝愿,或告诫,使文子得到教诲,受到教育,从此脱离无知的孩童时代。其中,不同的人对赵文子的态度不同,集中体现当时对于成人标准的是韩献子和智武子,韩献子直接提到何谓成人的问题,“成人在始,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他认为懂得“善”是一个人成人的标准,这也儒家传统伦理对成人成圣的一种要求。再看智武子的说法:“吾子勉之,成、宣之后,而老为大夫,非耻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导前志以佐先君,导法而卒以政,可不谓文乎!夫宣子尽谏于襄、灵,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纳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济。”智武子用“文”和“忠”作为一个人成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赖施虬]论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下一条: ·[王旭]从笑话研究到笑话学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马晓飞]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舞蹈的当代文化价值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