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探讨中,著名节日研究专家萧放教授以中国三千年的节日传统为主要线索,从时间层面上讲述了传统节日的起源、汉魏时期节日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传统节日体系的扩充和发展,结合具体的事例以及民间故事,生动形象的阐释了节日传统的内涵、伦理价值、以及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萧放教授
远道而来的马来西亚南方大学文化、艺术及企业策划部主任,马来西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陈再藩先生以二十四节令鼓为经典案例,结合其创作背景、创作理念、传承实践、申遗道路与发展前景,分享了利用地方资源与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特色,创造文化新生态,弘扬民族精神的尝试与经验。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文化、艺术及企业策划部部主任 马来西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陈再藩先生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相联系,从民俗学科对于节日文化的理解、传统节日文化与社会经济生活、现代文化中的当代节日叙事与变迁、经济民俗学的节日文化解读和当代节日文化与地方社会经济等五方面与学员进行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 田兆元教授
张勃教授则将重点放在传统节日与民间信仰上,并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介绍了节日与信仰的民间生活实践,她提出,传统节日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节日中的民间信仰活动是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徐赣丽教授介绍了多年来她的国内外田野经验,以端午节、芦笙节、火把节、狂欢节、祗园节等为案例分析旅游合理有限介入非遗资源的好处。除去理论的讲述,朱霞教授还系统地向学员们介绍了节日仪式的田野调查方法:一方面,提出由专家学者、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组成的研讨小组对非遗节日仪式的项目基地所进行的田野调查需要体现出“见物见人见生活”的非遗保护工作新理念,从而使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活力;另一方面,朱霞教授梳理并明确了田野调查的起源、概念和操作的具体方法,使学员对抽象的学术概念形成了清晰而直观的认识。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张勃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徐赣丽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朱霞教授
深圳巨匠汇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陈普月董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 意娜副研究员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代改珍副教授
如何将文化做成产品甚至产业是每位学员都在思考的问题,为解答学员们的困惑,给他们带去新思路,深圳市巨匠汇网络信息有限公司陈普月董事长以“节日产品的开发与提升设计”为题,从目标人群、产品定位、开发方向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并以高温珐琅银器、壮族水竹花伞、格萨尔王兵器等产品为例阐述了传统工艺中应适当加入现代设计创新理念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意娜副研究员的讲座题为“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发展”,在课堂上,她通过理论疏导,将国内非遗创意产业的大致市场向诸位学员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就法律条例提醒了大家在文创过程中要回避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给大家带来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学员们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代改珍副教授更加关注“节日品牌策划与培育”的问题,用实际的案例为学员们生动地讲授了节日文化资源如何成功地旅游化的问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