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第一阶段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结束。
此次研讨班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首次关于民俗的试点培训,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主办,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松阳县人民政府协办。参加研讨班的学员包括浙江省丽水市有关部门领导、丽水市下辖8个区县的文化保护工作者及非遗传承人共29人。
各位学员在京师学堂前合影
研讨班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理论研讨为主,第二阶段以田野调查为主。理论研讨又分为授课与讨论两种形式。在历时10天的研讨过程中,专家学者、传承人与非遗工作者三方深入交流,对传统节日仪式在当代中国的实践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得到了丰富的研讨成果。
授课环节是研讨班的关键部分,主办方邀请到来自国内外民俗学、文化产业、文化创意设计、旅游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面向29位学员授课,十余位专家学者各展所长,学员们收获颇丰。
其中,在研讨班的首场讲座中,著名非遗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研究员以“学习非遗法,谈保护与传承”为题,解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源流和内涵,概述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并强调指出《非遗法》有关非遗保护的三个重要原则: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同时,他还重点介绍了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提出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著名非遗专家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刘魁立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巴莫曲布嫫研究员、安德明研究员的讲座主题也都与非遗有关。
巴莫曲布嫫研究员通过带领学员精读《公约》相关条款,分析了《公约》的宗旨、非遗概念的定义与框架,并指出一系列违背公约精神的不当用词提请大家的注意,同时巴莫研究员对《公约》成就的总结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知观念的变迁,提高了人们对“社区赋权”和“参与式发展”原则的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 巴莫曲布嫫研究员
安德明研究员强调,从传承人的角度来理解非遗,有助于反思我国的非遗保护措施,由于社区内部的非均质性,无论专门知识掌握的多寡,只要参与到非遗传承和实践中,都应当看作传承人,即“人人都是传承人”,安德明教授还援引美国公众民俗学者倡导的“文化对话”理念,倡导政府和社区的相互理解和对话,克服强势干预的立场,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安德明研究员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