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马昌仪]杨宽关于神话研究的书简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3 | 点击数:3845
 

  杨宽在这封信中特别提到了郑师许的文章。郑文系发表在重庆中国民俗学会1944年1月31日出版的《风物志》(集刊)上的《中国古史上神话与传说的发展》。郑师许(1897—1952),东莞人,原名郑沛霖。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历任国立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山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和广东省立勷勒大学等校教授,凡二十余年。曾兼任史地系主任、训导主任、总务主任等职,并曾任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兼艺术考古部主任,寿县史迹考查团秘书、《广东年鉴》编纂委员会总编纂、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学艺社《复兴丛书》编纂委员会委员、广东文献委员会委员兼整理组组长、东莞明伦堂教育委员会委员、广州参议会议员、《西沙群岛志》编纂委员会总编纂、广东文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旅沪十年间,曾与翟俊千等创办建设大学。抗战胜利后回粤,曾在中山大学历史系任教,开设明清史课程,并筹办东莞旅省中学。主要著述有《中国文化史》《中国金石学概论》《四部书斋文录》《铜鼓考略》《金甲文发凡》《古文字学通论》《玄奘传》《台湾与丘逢甲》《中国通史讲义初稿》《明清史专题研究》《我国史前文化》《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研究》等。他于1952年逝世于广州。

  郑师许的《中国古代史上神话与传说的发展》,是顾颉刚和娄子匡等在中国民俗学会在重庆复会后合办的仅出了一期的《风物志集刊》上发表的一篇在中国神话研究史上有着重要阶段意义的论文。娄子匡在《五十年来的中国俗文学·神话》中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学人对民俗文学的研究兴趣,以对神话比较高,他们大都从史学或文学的观点来细加考证,因为治史一追溯到往古,必得涉及神话的境域;而不少出色的上代的文学作品,也多含蓄着神话的光彩。所以毋须等到有人呼喊:为了研究民俗学或民俗文学,别再抛弃那神话了!早早已经有不少与神话有关的著作问世了。虽然其中的见解,和现时的神话研究的方法,已经大大的不同了;同时不站在神话的立场来研究神话,也被看作是劳而无功于神话的应用了。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吾国学人过去已有不在少数的有关神话的著作,也是应该十分重视的,最低限度在他们的立场把神话作历史的进一步的考证,或是进一步作文学创作的技巧的研究,他们都扩展了各个的研究的领域,这全有着高度的价值,我们端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近50年来,对于‘神话’二字的已为人们看成专有名词,不能不溯源到下面我将列举的有关神话的记述和著作,虽然他们对于神话的见解,仍须保留商榷的余地。如玄珠的《中国神话ABC》(世界版)和《神话研究》(商务版),谢六逸的《神话学ABC》(世界版)和黄石的《神话研究》(开明版),直到目前为止,它们依旧是说明神话的好读物。至于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著作,差不多大家都着眼于《楚辞》《山海经》和《水经注》等,例如郑师许的《中国古代史上神话与传说的发展》(《风物志集刊》第1期),郑德坤的《山海经及其神话》(《史学年报》第4期),钟敬文的《楚辞中的神话和传说》和《山海经神话研究的讨论》(中山大学版),苏梅的《屈原天问里的旧约创世纪》(《说文月刊》第4期),许翰章的《水经注神话表解》(《南风》8卷1号),古铁的《中国古代神祇——读山海经随笔》(《中原文化》第22期),这多是比较早期的有关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著作,其中尤以郑师许是指示出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道路,他说的最为简明而具体……也就因此而指引了不少对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者,可以漫步而进入神话研究的蹊径了。”(《五十年来的中国俗文学》,正中书局1963年8月初版,第53—55页)

  第三封:1995年3月4日致王孝廉,寄自美国

  孝廉教授:

  去年冬天,承蒙马昌仪教授寄赠的《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早已收到。看了之后,十分高兴,这是一本继往开来的选集。去年十一月间,又承蒙她来信,告知这门学科的发展情况,并且告知今年四月台北将召开一次中国神话传说研讨会,大陆将有不少学者前往参加,您亦将前往。我很高兴,这门学科看来随着形势曲折的发展,将要蓬勃地兴旺起来。我久已不写这方面的文章,对这方面久已生疏,现在兴来,写成了《秦〈诅楚文〉所表演的“诅”的巫术》一文,先将文稿寄给您,请您指教,请看看此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否?我想把这样文章,转寄历史考古方面刊物发表可能作用不大。如果台湾有论文集或杂志适合发表的,请转交给他们发表,如果台湾不合适发表,我想请在会上交给马昌仪教授带往大陆发表,请代为做主。

  我上次拜托您的事,承蒙请托吴继文先生,并将信转交给他,他于1月12日来信,说《战国策》出版没有问题,定稿后寄去,即可安排出版。至于《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一稿要提供进一步资料,尤其是字数。我已寄去《序言》与《编著凡例》。我所说的“总字数”是“七十万字”,这是我初步估计的,因为前后所用稿纸不同,原来是没有用印好稿纸,而是写在白纸上的,字比较大,可能实际字数,不过五十到六十万。我想您在会上会见到吴继文先生,我很希望《战国史》和《辑证》由一个出版社出版。如果“时报”能将此先后出版再好也没有了,这是我所希望的。如果“时报”出版《辑证》有困难,不知台湾别的出版社能够出版否。如“联经”等。我因为不熟悉台北出版界,请您多多帮助接洽。上海的“人民”、“古籍”两家出版社是欢迎出版的,但是《战国史》,我已回绝,《辑证》也不便再交他们出版。因此希望都能在台北出版。如果“时报”有困难,“联经”方面是否可能?《辑证》一书是我十分用力之作,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的、不同一般的资料书,此中有许多重要的考证,解决许多历史上的重要问题。

  请便中向吴继文先生问候与商讨。在会上请代向马昌仪教授问候。

  专此敬颂

  撰安

  杨宽

  1995年3月4日

  杨宽先生出生于1914年,逝世于2005年。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中文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以及蒋维乔、钱基博两位先生。1936年参与上海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60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回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授。他在任上海博物馆馆长期间,对保护国宝毛公鼎与阻止著名的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铜器盗运出口作出了贡献。一生发表了两百三十余篇论文,著有《西周史》《战国史》《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西周史》《中国上古史导论》《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战国会要》《杨宽古史论文选集》《历史急流中的动荡和曲折》等。曾参与修订《辞海》《中国通史词典》、编绘《中国历代地图集》先秦部分、标点《宋史》的工作。

  他的《中国上古史导论》是中国神话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论文,此著考辨细致入微,论证逻辑严密,提出和论证了神话演变的“分化”说(或曰“分化与融合”说),并运用此观点探析和追寻了一系列原始神话是怎样通过分化与融合而演变成为古史传说的。童书业在为《古史辨》第七册所写的序言里说:“杨先生的古史学,一言以蔽之,是一种民族神话史观。他以为夏以前的古史传说全出各民族的神话,是自然演变成的,不是有什么人在那里有意作伪。这种见解,实是混合傅孟真先生一派的民族史说和顾颉刚先生一派的古史神话学而构成的。他的见解,虽然有些地方我们还嫌简单,或不能完全同意,但他确代表了‘疑古’的古史观的最高峰!杨先生的最厉害的武器,是神话演变分化说。”他的这3封信函,权且可以看作是他晚年对自己神话学说的小小诠释和补充。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9月11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李牧]民俗、艺术及审美经验
下一条: ·[邓立峰]弘扬传统文化要有当代意识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