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访谈丨专访福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陈秀梅
  作者:国家非遗中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2 | 点击数:11523
 

      一年来,省中心相继举办农民漆画班5期,来自回、彝、满、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的14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其中300多幅学员作品在福州三坊七巷展出,引起各界强烈反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在2017年福州金砖“三合一”论坛期间,听取了关于农民漆画的工作汇报,详细询问了农民漆画的创作过程,并给予充分肯定。

图11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石建平(右)听取农民漆画工作汇报

      三、非遗博览苑示范引领。福建省非遗博览苑是省中心主办的公益性免费开放的文化窗口,多年来,省中心充分发挥博览苑的地理及场馆优势,将其作为展示非遗的常设基地,常年免费开放,年均开展十余期非遗展演活动,累计演出达1200场次,接待参观者70多万人次。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区,也已经或正在建立类似博览苑的常态化展示场所,实行免费开放。(有关福建非遗博览苑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本公众号近期将推出的“走进非遗展示馆”系列专题文章)

图12 福建非遗项目扛龙柱于2016年“文化遗产日”期间亮相于三坊七巷南后街

      四、生产性保护振兴品牌。目前,福建省级非遗项目中,有不少已探索出适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模式,这类项目约占总数的近20%。与石雕、木雕、传统食品制作、陶瓷制作、中医药炮制等有关的部分非遗项目已进行合理利用,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漆艺、软木画、草编等传统技艺,以及一些传统戏剧、曲艺类非遗项目也开始有效拓展市场空间,形成新的文化品牌。目前,福建省级以上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数量已达到22家。

      五、搭建两岸非遗交流平台。一是全力打造交流合作的平台,举办闽台木偶节、福建文化宝岛行——非遗进佛光山展演等,借助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平台,拓展两岸非遗交流。二是以民间信俗类非遗项目为纽带,通过在相关节庆活动中举办此类非遗项目展演等方式,积极推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合作。目前,妈祖信俗、陈靖姑信俗、客家祭祖、关帝信俗、郑成功(国姓爷)信俗等多种民间信俗的交流合作活动已实现常态化。三是加强木偶、南音、闽剧、梨园戏、歌仔戏、高甲戏、莆仙戏等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合作交流,开展研讨、观摩活动。四是积极推进族谱对接、寻根谒祖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厅组织实施闽台宗祠文化建设工程,省中心负责其中宗祠文化普查的专题培训工作,广泛发动基层老干部、退休教师和文化工作者提供普查线索、记录宗祠沿革,有力推进了族谱的整理、对接、出版,以及宗祠的整治修缮等工作,满足了台湾同胞寻根问祖的迫切需求。

图13 “福建文化宝岛行·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台湾佛光山展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大数据如何为古村落画像?
下一条: ·专访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维彬
   相关链接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的国际理念与中国实践·[刘朴淳]塑造圣神:三一教庆赞仪式研究
·[郭娇斌]家族与神明:以福建漳州南靖梅林魏氏家族为考察·[廖欣梅]区域历史与神灵信仰:以福建西部石佛公信仰为个案
·福建成立首个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李姿莹]隐形的桥梁:中国民俗学的福建时期
·[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福建建阳:苦研曜变建盏烧制技艺的匠人
·福建非遗展演亮相厦门·福建龙岩: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进入新阶段(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整名单)
·中国福建木偶戏文化交流活动在柬埔寨金边举办·[张志娟]福建协和大学之民俗研究
·蓝其平:福建南平市非遗“畲家青草茶”传承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列入教科文《优秀实践名册》·闽东“沙埕铁枝”闹元宵 500年中华绝技传承引担忧
·[白勇华]福建地方戏曲的“民间化”意义·福建省立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晋江传统艺术走进北大 专家称草根艺术薪火有传承·[李乔]福建宗教信仰与固始入闽密不可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