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维吾尔族桑皮纸:一方水土,一方材料,一方文化,一方传承
  作者:中华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9 | 点击数:7226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漫山遍野的桑树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绝佳的原料保障。

      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宋朝的顾文荐所作的《负暄杂录》中就曾有过如是记载:又扶桑国出芨皮纸,今中国惟有桑皮纸。

 

      公元14世纪中叶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以后,制作桑皮纸技艺由和田传入吐鲁番,成为新疆的又一个桑皮纸供应基地。

      到明清时期,中原与西域交流频繁,出自西域的桑皮纸也为中原地区人们所用。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第五回里写道:“两个人才扳过来,枣子底下,一封一封,桑皮纸包着;找开看时,共五百两银子。”这说明桑皮纸在明清时期已经非常盛行,用途也很广泛。

      广泛用途

      在古代,桑皮纸除用做普通纸外,还一直用于高级装裱、制伞、包中药、制扇子等。上世纪初,桑皮纸还曾被短暂地用于印制和田的地方流通货币。而残存的清代桑皮纸文书和民国时期的桑皮纸钞票又证明,过去新疆各地也曾普遍使用桑皮纸。

 

      到20世纪40年代,新疆许多公文、契约和包装都还在用桑皮纸。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的《我们的中国》一书中就曾有写:“和阗桑皮纸,为全省官厅缮写公文的必需品。”
 

      今尚存的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书法真迹《三马图赞》,用的就是加蜡、砑光的桑皮纸,其墨迹仍然浓淡有致,明晰鲜活。

      收藏于和田地区博物馆的清代维吾尔文典籍《诺毕提诗选》、《维吾尔医药大全》和一部维吾尔史诗残卷,以及民间写在桑皮纸上的《古兰经》手抄本,维吾尔姑娘绣花帽为防走形必用桑皮纸做衬料,甚至民国时期新疆流通的桑皮纸钞票,都是桑皮纸曾在新疆广泛使用的佐证。之所以选用桑树皮做纸原料,是因为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枕头顶子
下一条: ·手艺·守艺︱“背”上的美丽
   相关链接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温小兴 陈珊]文化抗争、宗族建构与红色文化传承:瑞金谢氏护祠事件的个案研究
·[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
·[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
·[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
·[关伟铭]同源异脉:澳门鱼行醉龙节的民俗特征·[柴书毓]现代公厕景观叙事中的楹联文化传承研究
·[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
·[丁庆旦]山野歌嘹亮·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