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韩树林]高扬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读《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感言
  作者:韩树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4-15 | 点击数:1827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富有人民性、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文化财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间文学,不仅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加强对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理论研究,而且涌现了一批系统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学者和专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年轻一代学者更是层出不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的高有鹏教授就是其中的有成就者。

  高有鹏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热心中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理论研究。30余年来,他不辞辛苦走访各地,深入乡村和边寨,获得大量第一手研究资料,有了珍贵的学术积累,先后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史》《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等著作。去年,线装书局推出了他的《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展示了他在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系统建树和最新成果。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十卷本,500多万字,该书强调历史文化发展的连贯性,打通了古代、近代、现代各个历史阶段,把中国民间文学不同历史阶段视作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整体,完整地勾勒出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一卷至第五卷集中论述了中国民间文学的远古至明清阶段,第六卷论述了中国民间文学的近代阶段,第七卷至第九卷论述了中国民间文学的现代阶段,最后一卷是各种文物和图画等。

  把卷细读,感觉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发展中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传统,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立场。作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历史发展进行全景式的书写,既有中国民间文学历史生成与发展变化的文本梳理与钩沉,又有历史上不同时期学者们对民间文学思想文化理论的总结。作者着意在历史发展中勾勒中国民间文学的轨迹、实质和价值意义,具体展示“礼失求诸野”的文化规律,尤其是将倾听人民的声音作为历史经验的阐释,深刻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作者指出,中华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各民族共同构筑的民族精神是中国民间文学的共同价值,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主角,追求公平正义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主旋律,中国民间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与历史地位。

  在体例上,《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以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脉络为主线,将各个时期的民间文学的发展状况、搜集整理状况、记录保存状况、理论研究状况等进行梳理和辨析。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者特别关注我国历史文化起源与民间文学的复杂联系,特别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文献记录与口头流传,特别关注域外文化对中国民间文学的深远影响等。

  基于作者30余年来对民间文学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等,本书有许多难得的学术发现。作者特别重视民间文学的文物形态,如出土文物、岩画与壁画,以及民间木刻、雕刻、版画、编织、装饰和古玩等图案。作者选取了与民间文学相关的上千幅图画作为插图,既是对民间文学内容的展示和衬托,也是对民间文化立像言义传统的发扬。

  恰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的出版,体现了在党和国家重视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更多年轻学者宏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沉甸甸的学术担当。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年04月1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何蓉]从民间宗教实践感知“中国”
下一条: ·[陶阳]《中国创世神话》再版跋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
·[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
·[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
·[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