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①在腾尼斯的笔下,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等作为共同体的基本形式,它们不仅仅是各个组成部分加起来的总和,而是有机地浑然生长在一起的整体。血缘共同体作为行为的统一体发展为地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直接表现为居住在一起,而地缘共同体又发展为精神共同体,作为在相同的方向上和相同的意向上的纯粹的相互作用和支配。地缘共同体可以被理解为动物生活的相互关系,犹如精神共同体可以被理解为心灵生活的相互关系一样。
②国家统计局《2015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2015 年农民工总量为27 747 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 884万人,比上年增加63 万人,增长0. 4%。
③精英一词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本文将在后文中进一步阐释。
④根据学术规范要求,文中地名和人名全部匿名处理。
⑤天鸣最初考虑到其他村民的承受能力,自己捐款不能太多,没想到资金问题最后成了大问题。
⑥礼村地势高,义村相对较低,因此以上面村和下面村相称。村支书的态度表明,尽管他是整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但他属于礼村的人,从自然村的范围为自己不参与明确了界限。
⑦天鸣请村长参加纪念仪式时坦言自己的户口、住房什么都不在村里,也不可能当村干部。他意在表明自己无意挑战村长的权威。其实,在事件策划时天鸣就认识到村干部的重要作用,他希望在事件中能形成村干部与村民共同推动的局面,但大部分村民因为村长在村集体账务管理和国家政策执行中的行为而对他极为排斥,村长施工期间到现场后基本没人理,甚至遭到少数村民旁敲侧击的谩骂。因此,立碑后续的事务中村长逐渐被边缘化。
⑧2016 年4 月,天鸣和云风开始在义村投资绿色食品加工厂,希望通过产业留住村民,让乡村有人来建设。
⑨当然,在深层次的问题动员中,新媒介的互动不具有强制性,发起人可能无法得到期望的响应和反馈,无法形成具有互动性的持续性的集体行动,它仍然需要现实的村庄网络作为支撑。
参考文献
[1] 爱弥尔·涂尔干. 社会分工论. 渠东. 译,北京: 三联书店,2000
[2] 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林荣远,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
[3] 费孝通. 乡土中国.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4]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 李国庆.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以“戒能- 平野论战”为核心. 社会学研究,2005( 6) : 194 - 213
[6] 贺雪峰. 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政治学研究,2000( 3) : 61 - 69
[7] 吴重庆.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8] 徐勇,邓大才. 社会化小农: 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学术月刊,2006( 7) : 5 - 13
[9] 彭向刚,向俊杰. 论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农村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对“癌症村”现象的反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 7) : 12 - 21
[10] 陈波,耿达. 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农村文化建设: 空心化、格式化与动力机制——来自27 省( 市、区) 147 个行政村的调查. 中国软科学,2014( 7) : 77 - 91
[11] Wang G H. Tamed Village“Democracy”Elections,Governance and Clientelism in a Contemporary Chinese Village.Springer Heidelberg New York Dordrecht London. 2014
[12] Day,Grahma.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6
[13] 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 修订版)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 张思. 近代华北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农耕结合习惯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15] 范丽珠. 公益活动与中国乡村社会资源. 社会,2006( 5) : 158 - 172
[16] 毛丹. 村落共同体的当代命运: 四个观察维度. 社会学研究,2010( 1) : 1 - 34
[17] 熊培云.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北京: 新星出版社,2011
[18] 薛莉. 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事归因分析. 贵州民族研究,2014( 8) : 202 - 205
[19] 高云. 网络场域中的青年动员. 中国青年研究,2010( 8) : 38 - 42
[20]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精英的兴衰,刘北成,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1] 田原史起. 日本视野中的中国农村精英: 关系、团结、三农政治.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22] Nora. Between Memory and History: Les lieux de memoire. Representations 26
[23] Robin Wagner-Pacific,Barry Schwartz. The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commemorating a difficult pas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1( 2) : 376 - 420
[24] 爱弥尔·涂尔干.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渠东,汲喆,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
[25] 章友德,周松青. 资源动员与网络中的民间救助. 社会,2007( 3) : 70 - 92
[26] 钱力成,张翮翾. 社会记忆研究: 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 社会学研究,2015( 6) : 215 - 237
[27] 周海燕. 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 新闻传播与研究,2014( 9) : 39 - 50
[28] 刘秀秀. 网络动员中的国家与社会——以“免费午餐”为例. 江海学刊,2013( 2) : 105 - 110
[29] Roger V. Gould,Multiple networks and Mobilization in the Paris Commune,1871.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1( 6) : 716 - 729
[30] 杜赞奇. 文化、权力与国家. 王福明,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1] 上田信. 关于对农村作用的磁力———浙江省鄞县勤勇村( 凤溪村) 的履历. 桥本满,深尾业子,编. 现代中国底层———痛苦的现代化. 行路社,1990
[32] 寺田浩明. 明清法秩序中“约”的性格. 沟口雄三,编. 社会与国家. 东京大学出版社,1994
[33] 贺雪峰. 乡村的前途.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4] 邓燕华,阮横俯. 农村银色力量何以可能? ——以浙江老年协会为例. 社会学研究,2008( 6) : 131 - 155
[35] 潘家恩,杜洁.“现代梦”的别样回声: 乡村建设的资源与矛盾. 开放时代,2011(3) : 70 - 83
[36] 詹姆斯·C. 斯科特. 国家的视角——那些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 修订版) . 王晓毅,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7] 张康之. 论高度复杂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变革.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 4) : 52 - 58
[38] 宣朝庆. 百年乡村建设的思想场域和制度选择. 天津社会科学,2012( 3) : 125 - 130
[39] 费孝通,吴晗. 皇权与绅权.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40] 田雄,王伯承. 单边委托与模糊治理: 基于乡村社会的混合关系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2) : 64 - 73
[41] 肖唐镖. 转型中的乡村建设: 过程、机制与政策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2003( 6) : 65 - 74
[42] Jon R. Taylor. The China Dream is an Urban Dream: Assessing the CPC’s National New-Type Urbanization Plan.Journal of China Politic Science,2015( 20) : 107 - 120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