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培养传统工艺的领军人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非遗传承人学历教育
  作者:记者 王学思   摄影/图:王学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13 | 点击数:2084
 

  学员钱建良在制作毕业作品

  “我读书少,不太会说话。”“我没怎么上过学,说得不好。”在记者日常的采访工作中,常常碰到一些非遗传承人在接受采访时因文化程度不高而表现得很害羞、不自信。的确,在当代,一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除了要掌握精湛的技艺、拥有纯良的品性外,具有开阔的眼界、自信的谈吐以及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度认知,对于保护、传承和振兴非遗也同样重要。

  如何帮助传承人找回自信、提升传承实践能力,进而成为行业的带头人、领路者?近年来,江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州工美”)探索开展了面向非遗传承人的学历教育。

  “没文凭”和“没文化”是两回事

  提到苏州工美的传承人学历教育,要回到2013年。当时在江苏省科技镇长团选派任务的安排下,苏州工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被派驻到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挂职做党委副书记,主要负责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帮助地方和企业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和专利、联合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攻关、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等。然而,几次调研下来,赵罡发现在光福镇很难开展这些工作,因为当地几乎没有需要科技服务的大型企业,绝大多数是依靠手工生产的传统工艺作坊。

  找不到工作切入点让赵罡一度十分苦闷,但在一次次调研中,他跟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人逐渐熟络起来。他发现,这一群体的经济收入很高,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平日里他们并不忙碌,通常上午安排生产,下午接待客户,晚上休闲娱乐。安逸的生活状态消磨掉了创作激情,绝大多数工厂的主要业务停留在做代工生产。

  “他们只是盲目地做着从他们师傅一辈学来的‘工’,一味地重复传统的图案、样式,而忽略了表达内心、表现生活的‘艺’。这不是一种良性发展模式。传统工艺的发展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保持历史传统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生活的内容,反映出文化的延续发展。”令赵罡体会更深的是,在和传承人接触的过程中,对方常会红着脸对他说:“赵书记,我们没有文化。”每当这个时候,赵罡会反复强调:“你们不是没有文化,是没有文凭,这是两回事。”赵罡逐渐意识到帮助传承人系统性地增强学养、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才是他最该为光福做的“科技服务”。这种想法也得到了时任苏州工美党委书记王建良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马达及吴中区组织部门、光福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梳理储备的零散知识

  从组织面向传承人开展普及性讲座——“光福工艺美术大讲坛”起步,苏州工美开始帮助传承人逐步搭建学习的平台,而在此过程中,赵罡的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苏州的传承人接触非学历教育性质的行业培训的机会并不少,但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学历教育所提供的系统性教学和被社会的认可度。

  一方面,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传承人从师傅、专家、同行以及自修等各个渠道获取了十分丰富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一直是一种零散的储备状态,没能通过体系化的梳理形成自我的知识线索和系统,这种局限使他们在个体技艺的拓展和提升方面显得比较盲目。另一方面,没有“一纸文凭”对传承人在职称评定或参与一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时形成了“路障”,这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自卑感。

  “在与学者和艺术家接触的过程中,许多传承人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他们缺乏一种对优秀文化的鉴别能力,凡是打着‘艺术家’旗号的人来,他们都盲目崇拜。他们希望与艺术家相交,但有时却无法交到真正的艺术家朋友,这样不但不能促进他们提高,反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赵罡说。

  在苏州工美的积极推动和江苏省文化厅、教育厅、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2.5年制的传承人学历教育班的招生工作正式启动。目前这一课程已有3期共计228名学生入学,年龄跨度从20多岁到50多岁,其中不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兼顾学生的学业和日常工作,学历班采用“1+3”的教学模式,即每个月学生只需在校参加一周的紧凑学习,另外3周可以进行自修实践,老师会在这3周开设相关网络课程和为学生进行远程指导。目前,2015级首期班的58名学生已进入到紧张的毕业创作阶段,6月20日,他们的毕业作品展将在北京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览馆举办。

  促进行业整体技艺提升

  传承人学历教育班教什么?通过两年半的学习传承人能得到什么?曾经有师友提醒:“传承人学历班的学费低,占用的教学资源又高,在毕业学员身上一定得体现出学习前后作品的明显变化。”苏州工美的老师们心里却很清楚,短短两年半的学习这种效果其实很难达到。“传承人学历班我们安排了人文基础课、设计基础课、创作课、考察课等系统化课程,我们希望通过两年半的培养,最终实现跨工艺门类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学习,帮助传承人梳理知识体系、认识自身与业内同行的差距,并且找到跨行业之间的联系。”赵罡说。

  苏州工美传承人学历班的首期学员、玉雕传承人钱建良表示,传承人学历班的学习让他跳出了固有的思维,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运用工艺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在我们创作毕业作品时,老师要求我们要同时提交一份学业报告书,其中要用图、文甚至是视频等方式详细记录作品从选题、找素材到选料、制作,再到最终做成成品的全部过程和自己的思考感悟。我觉得这种训练很好,不仅强化了自己的思考、总结和表达能力,而且也能为同行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素材,促进行业整体技艺的提升。”钱建良说。

  学历班学员、苏绣传承人汤晓红谈到同窗情谊感受颇深:“在这个班级里没有前辈、没有大师,只有同学,同学之间会打破门第之见平等地相互学习,我的许多创作灵感也是在与班上其他工艺门类的同学交流时产生的,私下里我们还在不断磨合尝试共同创作新的作品。”

  据介绍,2017年苏州工美的传承人学历教育班仅择优录取了30人,对于招生体量的缩减,苏州工美党委书记孙丽华表示,未来这个班将更倾向于培养苏作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她看来,传统工艺的领军人才不仅要在技艺和人品上成为行业的楷模,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运作和市场开发能力,因为只有其自身的作品得到了市场认可,才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去培养新的接班人,也才能够号召更多的青年人去学手艺。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年5月12日第2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习近平: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下一条: ·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