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基于中西部五省的实证调查》,《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2]冯骥才,《失去古村落的速度从没这么快》,《文汇报》,2015年3月11日。
[3]蔡武,《<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具有里程碑意义》,《人民日报》,2011年3月2日。
[4]叶鹏,《基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实现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48页。
[5]“村村通”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
[6]张赤东,《实施“村村通网络咨询工程”,加速科技兴农步伐——以信息化推动农村建设的思路》,《科技论坛》,2011年第2期。
[7]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时间:2016年8月3日。
[8]数据参考杨黎源,《建国后三次人口大迁徙的流动机制比较及启示》,《探索》,2007年第3期。
[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0603/t20060316_30326.html。
[1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4/t20160428_1349713.html。
[11]国务院研究室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4月,第71页。
[12]关于“大学与非遗”详细的发展脉络可参见乔晓光、董永俊《大学与非遗·我们的道路与使命——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与“非遗”专业的发展沿革与实践历程》,《美术研究》。
[13]乔晓光,《用中国的剪纸讲世界的故事》,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访问网址:http://www.cafa.com.cn/comments/?N=9138,访问时间:2016年12月15日。
本文载自中山大学《文化遗产》,2017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