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杨秀]节俗的文化关联:以嘉兴清明节为例
  作者:杨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3-26 | 点击数:5345
 
 
  二、清明节俗的文化关联
 
  由前述嘉兴清明节习俗可知,多数仪式活动的表象背后都有特指的象征内涵,使得平日里普通的物品在节日里变得不普通,使得某一民俗事象与其他民俗建立起了联系。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清明节比较,嘉兴地区的节俗内容的确繁复一些,真切地印证了“清明大如年”所蕴含的深意。除了上坟祭祖、踏青等仪式外,还有祈蚕丰收等意愿,这种意愿的表达有直接向神灵诉求的,更多的则是借助传统仪式得以间接展示。
 
  其一,祈蚕丰收的文化关联。蚕桑业一度是嘉兴人的主要产业,清光绪的《嘉兴府志》载:“禾称天蚕。谓成败衣食凭之,关乎天命,因有以天虫作蚕字。”①因是天虫下凡,供人衣食,嘉兴人对天蚕的重视几乎随时可以感知。除了在具体的蚕事生产环节尽心尽力劳作,还要在看似不相干的诸多仪式中倍加小心。如清明节的请神祭祖仪式,嘉兴人在祭品的准备上,加入了具有特殊指向意义的物品,祈蚕丰收。前文介绍的一些糯米粉制品茧圆子和困猫等就属于此类。这些物品的特殊性,一是在于出现的时间点,是在清明节这一特殊节日里;二是请神祭祖的特定仪式中;三是专属的加工和直白的命名。同样的食材捏制出的不同食品,在信仰领域中其象征意义就不同。名曰茧圆子的,承载着当年蚕茧丰收的使命;困猫则会巫术般地作用于婴孩身上,使其多睡安静,解放成年劳动力,从而间接保证蚕业丰收。虽然如今的蚕桑业已经退出主流产业,不是年轻人的首选行当,但家庭传统祭祀等行为多由五六十岁的老人操持,他们会依惯例准备茧圆子等供品,加入新的丰收诉求。变的只是具体行当所指,对高收入的期盼并没有变。
 
  从这些仪式及物品的表面看,并不直接关乎蚕事生产,但求其丰产的深层意向时时“在场”。可以说,通过传统的象征手段祈蚕丰收,是这里清明节俗的重要文化标志之一。
 
  其二,清明节与其他特殊时日的关联。前面提到,嘉兴人在清明节时,要做立夏狗,祭拜仪式之后要留待立夏时才食用,其信仰中的特殊效用即是可防食用者在接下来的暑热天气里疰夏②。清明夜饭中的“看炖鱼”也是当时用来“留着看的”。祭祀仪式上和节日餐桌上鱼的“在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仪式感,表明仪式的正式和生活的富足。这些特定程序,将清明节与其他节日关联起来,是一个特殊时间节点与另一个特殊节点的关联,与整个节日体系有了呼应,使清明节既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性习俗,又不是孤立的存在。当然,人们在很多节日里的信仰诉求都不是单单限定于当时的时间点,而是至少寄托了全年的愿望。
 
  其三,节日食品的特殊功能。除了供神灵祖先食用的丰盛祭品外,当地人在清明夜饭中保留下来的几个传统菜都被赋予了明确的象征意义。吃螺蛳,再次指向蚕事丰收的目标;而对绿色时蔬的关注,则体现了顺应自然时序,期待生命及一切物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李亦园说:“中国人的一饮一食都隐含着要表达一种信仰的理念及存在的理想,同时更重要的是表达对完美的追求。”③日常饮食如此,年节等关键时节就更是如此。由此信仰理念出发,就不难理解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们对吃的讲究与追求,其看重的不是或者不仅仅是吃本身,而是信仰层面上的理想及预示意义。不单是吃文化,其他如清明踏青等活动,也是在信仰中期望一年里能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其四,祭祖仪式的文化关联。我国很多地区清明节时节都有祭祖上坟习俗,这是后人对祖先慎终追远观念的表达,是对祖先的感念与追思,同时,也是对家族后继有人的符号表达。清光绪《嘉兴府志》载:“清明祭墓,挂纸球先茔,曰:‘标墓。’”④今人在坟地挂拉花的做法,应是挂纸球仪式的当代演绎。既报请祖先保佑,又明示外人此家族有后且从俗敬祖。
 
  小结
 
  本文从嘉兴清明节的节俗文化切入,关注节俗的文化关联。嘉兴的清明节俗事象丰富,从中透露出的民俗情怀也相应多样。本是普通的物品,借助节日这一特殊节点,加上信仰观念的注入,经由一系列仪式过程,诸多民俗事象便具有了深层的文化关联。从此点出发,就能理解人们在传统节日里,仪式的讲究和吃穿用的铺排张扬,不是为了一时的表面的享用,而是祈求长远的美好,这也是节日文化被赋予的特殊意义所在。
 
  注释
 
  ①参见清光绪五年影印本《嘉兴府志》卷三十三,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版,第814页。“禾”是嘉兴的古称。②与此习俗对应,当地还有在立夏和立秋时节“称人”的习俗,主要针对小孩子,看从立夏到立秋间隔3个月的时间里,孩子的体重是增是减。③参见李亦园:《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课题——中国饮食文化研讨会专题演讲》,收入《中国饮食文化研讨会》,台湾饮食文化图书馆1989年版,第2页。④参见注①第826页。
 
  The Cultural Connection of Festivals and Folk Customs:Tak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in Jiaxing as an Example
 
  Yang Xiu
 
  Abstract:The Festival Culture is alway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the popular life and culture,which embodies the rich feelings and wishes of the public.The contents of the Qingming Festival in Jiaxing include worship at their ancestral graves,spring outing and the ritual of praying silkworm for harvest.The rich festival connotation and complicated rite highlight the uniqueness of local culture,which truly proves that the established social norms such as‘the Qingm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pring Festival’still have their role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Then,let’s from the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turn to the cultural connection of festival and folk custom.Those common things,by virtue of the festival nexus,adhering the idea of belief,and through some ritual process,have the deep cultural connection with each other.As it is,we can understand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ite and food and clothing is not to chase the superficial form and satisfy the material desire,but to express the beautiful wishing for the future.This is also where the festival culture charm is.
 
  Key words:festivals and folk custom;cultural connection;symbol;Qingming Festival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02期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邢莉]民俗文化的属性再认知与文化基因的传承
下一条: ·[宋亦箫 刘琴]端午节俗起源新探
   相关链接
·[王晓涛]基于 SWOT 分析的嘉兴市“非遗+ 旅游”融合发展研究·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沈莉]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神话的活态发展:以浙江嘉兴的蚕神神话为例·抗疫背景下,凸显端午民俗特殊文化意义
·“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沈莉]展望:乡愁和家乡民俗学的新发展
·“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2019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召开·[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2019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2019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