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之所以常常出新成果应当说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学科研究具有综合性。学科的分化与细化虽然必然深化对事物的研究,这种学科研究无疑对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其他方面孤立地存在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单学科、分割式的研究不利于对客观事物综合地、全面的把握,因此,科学的发展要求人们对所研究的主题的方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而跨学科的综合性正是这种实现方式,跨学科研究具有驾驭大量复杂问题的能力。当代各国所面临的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如人口、粮食、能源、环境、国家安全等的答案决不是某一个学科能回答得了的,而是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探讨和解决这些复杂问题。
二、目前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实分析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使我们对跨学科研究的认识更加深化,探索实现跨学科研究的方式、方法更加迫切。
大致说来,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如下这些问题:
1.过分强调学科性质,过分偏重于学科视角
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强调学科性质,过于偏重于学科视角进行分析。由于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越来越专,这就使得对许多问题的揭示角度非常小,十分专业,在某一个点上揭示得很深,很精细。由于学科的成熟和高度发展,许多学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揭示问题的体系,运用学科工具透视主题已经深入人心,得心应手,但从单一学科揭示主题,或者从许多个学科侧面分别来透视主题往往忽略整体上的把握和多角度综合的分析。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通常以学科为中心,依托其相关资源和优势选择适合研究的主题,这样做可以使得学科的分类更加细化,对某一学科的研究更加透彻,理论研究更加深入,也比较规范,但是这种研究模式也容易导致两种误区:一是社会现实是错综复杂的,根本无法依据所谓的各个学科进行清晰的条块分割,因此单一学科的研究往往只能解释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同时由于学科的分裂,社会科学所谓的“面对现实”,实际上只是每一门学科都在根据自己的理论架构“创造”它所要面对的“现实”。同样一个社会现象,在不同学科看来它却是“经济学的现象”、“社会学的现象”或“政治学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之间根本没有任何互通性。③二是学科分裂下的社会研究常常会因功利主义的影响而夸大了学科的解释力。在细分化、专业化的演化过程中,各学科一直都希望能通过自身的知识来影响社会政策,体现学科价值。但在试图影响现代权力结构的过程中,社会科学本身可能反而受到这些机构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力的影响:“显学”、学科“强势地位”常常同时意味着权力和资源的占有,因此为了竞争这种优势地位,每个专业的从业者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自己学科忠诚的卫道士,并将本学科既成的研究范式广泛应用于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分析,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也无一例外地标注出其某一单一学科的属性。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对学科解释力的过分强调,反而误导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客观认识。
2.跨学科研究与高校现存院系体制之间存在矛盾
(1)以学科分化为基础建立的大学内部的院系组织结构,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
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按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建立起来的,依托院、系、所和把若干门相近的课程组合在一起,设立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科研体系,按所谓的学科专业来培养人才。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大多采用“校—院—系—专业教研室”型的学术组织模式。这种科层结构首先造成了学院和系如何实体化运作的难题,其次是把学科专业目录作为设置学院、系和研究所(室)的依据,使得学科的多重属性和任务与人为的学术分割交织在一起,使得跨系、跨学科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最终固定成为各系或学院的附属研究机构,无法形成严密而灵活的跨学科研究体系。即使在研究型大学,也基本没有专职的科研体系,没有形成适合重大跨学科科研项目的工作制度、操作体系。这种组织架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研依附教学的传统教育体制。在当前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时代,这种组织结构明显不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了。主要表现为,这种结构只反映了同一学科领域的各学科之间的源流、衍生关系,未能反映不同学科领域和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利于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和新学科的创设。④
(2)缺少出色的多学科背景的学术带头人,交叉学科建设水平不高
学科的发展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术带头人能审时度势对学科发展方向的选择和把握。我国高校长期以来过弱的人文教育、过窄的专业教育造成了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较窄,创新意识和能力薄弱,能够担当大科学计划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大师级人才十分少见。在跨学科建设中,表现为找不到有价值的学科发展方向,目前国内高校建立的跨学科大多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跟踪模仿,而真正有原创性的、创新性的研究项目极少。
(3)学科壁垒为跨学科建设设置了人为障碍
学科与学科之间,由于各自研究对象、方法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使不同学科内部逐渐建立起了自身学科的学科规范和标准,造成了学科之间的隔阂与封闭。在同一领域的教师,形成了一个以学科为中心的“圈”,圈中的人们有着类似的价值观念、工作模式、作业方式等,人为地使得学科壁垒的封闭性更加坚固。
现行管理体制过度强调学科性质和学科视角,不利于跨学科研究。一是大多数高校在管理上强化学院学科边界,学科点都在行政上归属于学院,由学院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学院之间、学科之间人为地存在壁垒和竞争。二是教师、科研成员有清晰的学科边界,科研人员被限制在单一学科的专业范围内,学术成员的门户之见也很深,一般情况下很难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三是各个学科的仪器设备也为学科独有,资源非常分散,不易跨行政部门实行资源共享。此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也多是依托单一学科建立,其研究开发的设施被某一学科所独享,设施的利用率较低。现行管理体制造成学科人为条块分割,学科之间壁垒森严,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和设备的共享,这些都对跨学科研究的展开极为不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