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苗族鼓藏节里的斗牛文化
  作者:邰再学 吴映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24 | 点击数:5483
 

  

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板溪苗寨斗牛。苏志平摄/光明图片

  牛角装饰。张继辉摄/光明图片

  农民画家绘制“百牛图”。张继辉摄/光明图片

  贵州省剑河县久仰镇巫溜苗寨的斗牛活动。杨文斌摄/光明图片

  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苗族人民与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把牛视为健康、勤劳、力量的象征。在苗族的节日中,斗牛是最受热捧的竞技活动,斗胜的牛会被称为牛王、牛神、牛圣,为主人和村寨带来荣誉。

  斗牛文化在苗乡

  苗族斗牛一般以水牛为主。在苗族人的心里,水牛是具有灵性的。斗牛活动是苗族人节日里热闹而隆重的活动,每当一村一寨开展斗牛活动,百里之外的苗族同胞必当不辞辛劳而来,斗牛场上观者如潮。更有一些饲养了水牛的爱好者,哪里有斗牛就拉着自家的牛去斗,图个快乐。

  苗族斗牛又分私牛和牯藏两种:私牛是斗牛爱好者自养的水牛,农忙时耕田,农闲时邀约相斗,娱乐生活;牯藏斗牛则为家族共同出资购买、饲养的斗牛,不事农耕,专于相斗,可以说是“职业选手”,一般此类斗牛都具有相当的实力。牯藏斗牛也是苗族斗牛文化的精髓,传承着千年的祭祀礼仪。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斗牛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斗牛文化逐渐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越往乡里走,斗牛所释放的节日激情就越浓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2月19日 11版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袁宣民]美味佳肴撩人醉——《饮食文化》介绍
下一条: ·[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
   相关链接
·[张瑶]作为民间技术的巴代做法·[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刘海平]湘西苗族古歌的文本比较研究·[李若慧]礼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遗产”
·[方守永]《苗族古歌》的叙事艺术研究·[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
·[刘海平 李琳]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域下的城步苗族庆鼓堂·[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苏明奎]文学与记忆:苗族口头文学《仰阿莎》的跨媒介书写·[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
·[何佩雯]苗族民间故事中的灾害伦理·[郑宇 胡梦蝶]云南苗族山岳文化变迁与生计方式演变
·[石寿贵 石维刚]浅谈苗族的赶秋节文化·[杜琳宸]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肖远平 奉振]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林继富 彭书跃]民间故事讲述人与苗族“花场”的建构·[吴照辉]高排苗族婚俗调查与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