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法]帕翠希娅·西安伯里:《首饰的秘密》
  作者:帕翠希娅·西安伯里   译者:鞠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14 | 点击数:5994
 
         书名:《首饰的秘密

         作者:[法]帕翠希娅·西安伯里

 
         基本信息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页数:199       
       印刷时间:2016-9-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ISBN: 9787562496892
 
 

  内容简介

  人与首饰关系中的一个核心维度:眷恋。
  在《首饰的秘密》中,女人们向我们讲述她们的首饰——她们何时并如何得到,怎么佩戴,而它们又代表着什么——我们事实上在邀请她们讲述自己的历史,用这样那样的方式,打开首饰盒,回顾那些她们人生中的快乐、不幸、爱恋与分离。
  与迄今为止大多数关于首饰的研究不同,本书并没有采取博物馆学的视角——虽然帕翠希娅•西安伯里本人极为熟悉这种方法,但本书的目的不是编制首饰目录,也不是研究饰品的历史与传播途径,更不是讨论制造工艺与技术。它关注的是现代女性使用首饰的方式。由于帕翠希娅•西安伯里采取这样的研究角度,因此她使用了多种类型的资料。在博物馆工作生涯中,以及在民俗学教育与实践过程中,帕翠希娅•西安伯里积累了大量关于欧洲“传统”首饰的知识,然而除此之外,她还小心谨慎地研究了欧洲绘画、文学作品,以及现代广告中的首饰形象。在这一切之首,她尤其注意倾听女人们的自我讲述。她分析整理了约300份来自妇女与少女们的调查问卷,与此同时还做了大量深度访谈,请女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是在何种场合收到(或自己购买)首饰的,她们佩戴其中的哪些,又有哪些首饰的丢失令她们痛心不已,以及这一切的原因。在这一研究中,帕翠希娅•西安伯里极为关注生命历程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确存在特定的规则,公开的或隐藏的,它们规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佩戴首饰的方式。然而,今天的女人们正是利用了这些规则来表达她们是谁,首饰与身份之间的关系令她们使用首饰的独特方式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帕翠希娅•西安伯里(Patrizia Ciambelli),女,博物馆学与民俗学者。自1975年起,任职于意大利民间艺术与传统博物馆,进行民间首饰的研究。在法国完成民俗学与人类学博士论文后,她现在同时是图卢兹社会人类学中心的兼职研究员,并在法国进行田野调查。她的研究首选着力于宗教民俗学,尤其是生者与死者的关系方面,同时也探讨美学对象及其实践的问题。这一研究维度使得此书重点讨论首饰在个体的形成与转变中的角色与象征价值。如今她继续深入这一工作,探讨女性世界中与珍珠和珊瑚等特定物质相联系的境况。

  译者简介

  鞠熙,四川人,民俗学博士,2009至2011年期间曾于法国进行宗教民俗学的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民俗学、北京民间信仰等,已出版专著《数字碑刻民俗志》一部,合著《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多卷本)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继续浏览:1 | 2 | 3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赵云芳:《民俗学视野中的<红楼梦>》
下一条: ·邢莉 等 编著:《民俗学概论新编》
   相关链接
·[林淳爽]仪式服饰符号的建构、强化和认同·[郭凤尧]民俗场域中女性参与的类型构建及禁忌逻辑
·[顾佳敏]从地方符号到公共认同:“苏超”出圈的文化认同动态建构路径与机制·[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
·[高忠严 王彦龙]象征与破坏:晋中农耕区民众的除雹仪式与信仰实践·[丁玉蓉]从"蛇妖"到"新女性":白蛇传说的民间叙事流变与文化记忆重构
·[戴昕颖]民间俗文中 “去神圣化”的宗教符号·[陈阳]礼物交流中的女性实践
·[曾雨璐]月经观念流变中的女性身体民俗史·[刁统菊]女性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王静]闽东生育文化中的“身体在场”·[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
·[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李梦]从神女到女神:中国女性神灵的变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