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向云驹]年画 作为一种视觉包围的层次与感性意义
  作者:向云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29 | 点击数:5425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觉研究对人类作为一种审美物种在认识年画的视觉意义、视觉形式、视觉发展、视觉养成、视觉特征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启示。中国民间年画本质上是一种视觉表达,它的居家性使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视觉包围,这种视觉包围在居家空间逐渐展开,构成一个有不同的文化空间、生活环境、形象图式、俗信范围的精神家园,人们的家居生活在这一视觉包围中获得多向度的满足、多样性的安宁、多元化的自洽。年画的“儿童化”揭示出民间艺术的稚拙性与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原始艺术之间的密切关联,并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反映出视觉包围其实是一种文化意义的包围。这种意义包围具有价值观念、历史传统、伦理秩序、生活知识、审美趣味等多重层次,使我们对年画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人类学的认识。

  关键词:年画;视觉包围;感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觉研究启示

  年画,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视觉表达,也是中国人的一种视觉养成和视觉形成。视觉是人类器官感觉的一种,是人类感性丰富性的重要来源、载体、形式。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他的耳朵能够听得懂音乐,眼睛能够欣赏形式之美。马克思指出:“人的眼睛和野性的、非人的眼睛得到的享受不同,人的耳朵和野性的耳朵得到的享受不同。”[1]79因此,马克思得出的结论是:“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1]80马克思对感性、感官、感觉的论述包含了以下重要的思想:

  首先,人类是在自己的全部感觉中肯定自己、确认自己。人类的每一种器官和感觉都体现了人类本质的一个方面,并且各自具有独特性,它们构成了人类本质力量的各个深刻的片面和片面的深刻,形成人类本质力量的合体或合力。马克思指出:“眼睛对对象的感觉不同于耳朵,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独特方式。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中肯定自己。”[1]79

  其次,人类的感觉是具有社会性的,它联系着人类的社会活动,甚至使社会因此也成为它的器官——社会器官。人类的感觉器官是人类的自我享受,因而也是一种属人的享受,所以,人类说到底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人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为此指出:“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在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的那些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是人的现实的占有;这些器官同对象的关系,是人的现实的实现,是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因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1]77

  最后,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与人的感性、感官、感觉的丰富性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它们是“人的感觉”或者“感觉的人性”,以往的全部世界历史可以比同于一部人类感觉或五官感觉形成的历史。人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也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马克思说:“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生产出来。因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1]79

  所以,从视觉的意义、形式、发展、养成、特征来观察、研究、讨论年画作为中国民间视觉样式所具有的人类物种性质、人类审美性质、中国人的民族特质和美学个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民间年画的视觉包围及其层次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马克思的感性哲学或五官感觉思想作进一步的引申或延长?就是说,五官感觉的形成不仅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它形成后继续在人类的历史中延伸,形成了五官感觉对对象的喜好、趣味、个性、风格、特色等。也就是说,不同的种族、民族、族群,他们的耳朵对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喜好,他们的眼睛对不同的形式美有不同的感觉,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人类感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姿多彩,开启了世界历史无限丰富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民间年画的肇始、发展、繁荣历经了漫长的岁月,至明清两朝达到鼎盛。由于年俗的存在地域非常广泛,形成了多达十数省并遍布中原、西北、中南、东南、西南诸多地区的近百个各具特色的年画产地,它们的销售范围又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华大地,年画成为一个全民性的文化消费。不仅仅是在众多的年画产地达到了“户户会丹青”的程度,而且“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以说,民间年画在相当一个时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俗事象。

  家是人类生老病死之地,吃喝拉撒之所,生儿育女之处,婚丧嫁娶之室,人类正是在这里打开和关闭他们的视觉。对家的建筑营造和氛围建构一直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核心要素,年画就是体现这一核心要素的重要形式,它传承和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园意识,是一种视觉的包围。具体来说,这种视觉包围涉及以下几个层次:

  门神。门神的第一功能是对家庭的守护,防范、阻止、驱除魑魅魍魉对家庭幸福、安宁、吉祥的攻击、侵犯。源自于万物有灵观念,人们认为除了恶人、野兽等明显的凶险危害外,还有种种鬼魂、恶灵、巫蛊等同样可以随时侵入家园,民居的墙体、门锁可以防范可见的“人为”侵袭,但隐形的幽灵的侵袭就只能用巫术的手段来防范。于是,狰狞恐怖的辟邪、凶猛无比的狮虎、刚直不阿的猛士、膂力无穷的将军、护卫民族的图腾等就被中国人请来作为门神守护精神家园。以后,又逐渐增加越来越世俗化、生活化的文门神、吉祥门神、财神等。从单一的拒一切邪恶于大门之外,到一边拒斥,一边又可门户洞开“请君入户”,反映了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环境由简单的对抗,到日益富庶、和平、安全的历史变迁。

  神像。在厅堂,有祖先灵位,有十全大神和种种由祖辈代代相传的中国人崇奉的神灵年画,其他居室、厨房等还有送子观音、福禄寿喜、儒释道诸神、民间杂神等,在家庭内部营造了一个神灵信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对家庭成员的生命、生活、生产、生育的庇佑和超人力的保护,也是家庭对家族、民族和种族的文化传统与先辈精神的继承和坚守,同时也说明和证明着这个家庭的历史、信仰、民俗,也划定和规范着家庭成员的精神秩序、信奉等级、信仰职责。神像年画把家庭与社会、历史、生活、族群广泛地联系起来,确认了家族的安全不仅依靠家人的努力,还来自于族群、社会、历史的“大家族”。

  生活年画。在家庭的生活空间内,年画的张贴五彩缤纷,内容包括历画、四时农耕、民俗节日、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娃娃美女、时事变革、吉祥喜庆、辟邪纳福、道德伦理等题材。这些年画让人们知道自己生活的图景,欣赏生活,赞美生活,引导生活,规范生活;让家居生活融入生产生活,使两者互为因果,教育人们美好的家居与辛勤、诚实、善良的劳动是相辅相成的。家居与劳作,一张一弛,劳动是为了美好的家庭,幸福的家居生活来自于辛勤的劳作。家居之外是大千世界,家庭的悠闲,是因为劳动生产为这一切提供了保障,生活不仅只在家庭之中。生活年画拓宽了家庭生活的空间,丰富了家庭生活的内涵,教育家庭人员以良好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

  文娱年画。随着中华文明的不断繁荣,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样式被创造出来,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年画也在与时俱进中丰富着自己的题材和内容。宋元以降,中国戏曲日益繁盛,成为民间文化生活最引人瞩目的艺术形式。年画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戏出年画的品种,并迅速成为年画中娱乐性强、欣赏价值高的突出题材和样式。以戏出年画为代表的文娱性年画,因其以观赏性、娱乐性、审美性、艺术性为突出功能和特征,极大提升了年画的美术和美学价值。文娱性年画使民间的家居生活长年处于“快乐”“愉悦”的环境和氛围里,强化了家居生活其乐融融的特质,培养了民间生活辨识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满足了人们对观赏戏曲的审美需求,处在这样的家居生活氛围中,生活趣味大大加入了审美趣味,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可以视为中国民间生活在源远流长的演化发展中不断丰富和提升的一个缩影。

  年画在家庭门户、壁室中的张贴,为冷冰冰的建筑墙壁增加了色彩、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年画自身又因张贴位置的不同和内容的丰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面,有不同的文化空间,不同的精神世界,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形象图式,不同的俗信范围,人们的家居生活在年画的视觉包围下,获得多向度的满足、多样性的安宁、多元化的自洽。年画的视觉图像让家庭成员的视觉消解了紧张、恐惧、害怕,建立起崇高、敬畏、宁静,激发出满足、富有、幸福,诱导出愉悦、快乐、美感。


继续浏览:1 | 2 | 3 |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李丰楙]礼生与道士:台湾礼仪实践的两个面向
下一条: ·[陈建宪]春节——中华民族的时间元点与空间元点
   相关链接
·[王海娜]佛山木版年画中的神衣及其民俗事象研究·[崔茜]农事年画的产生原因探释
·[陈昆 李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桃花坞新版画得失·[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徐晨蕾 李晓东]历史、集散与发展: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特征研究
·[孙芳]年画的流动: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的研究·[孙冬宁]画中有戏
·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
·[张宗建]鲁西南地区年画画店、产地及文化区研究·[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
·[张隽波]浅议春牛图的驱疫与择吉·[孙芳]画中“戏”
·[曹晓敏 巴胜超]画疫:抗疫年画的符号意义·[张兆林]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究
·[徐磊 荣树云]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同构·[张兆林]艺术形式˙民俗物象˙群体生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