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也有人认为旗袍的兴起应该更早。据说在护国战争时期小凤仙已然穿着旗袍,故此一些人又把旗袍称为“小凤仙装”,但笔者没有找到明确的一手材料来证明,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很可能是因为传说小凤仙是旗人[当然实际上小凤仙并不是旗人]。而且上海兴起的旗袍是作为新服饰潮流出现的,而小凤仙即使当时确实穿着旗装,也并没有引起什么社会反响。故此笔者还是倾向于当时人的说法,旗袍兴起于上海的娼妓界。
[12]《旗袍[调寄一半儿]》,《礼拜六》1921年第101期。
[13]在《民国历年来服装演进》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旗袍在这一时期已经由上海传到广州,可见旗袍的已流行。《民国历年来服装演进》,《申报》1946年10月7日,第6版。
[14]《壬戌年度沪上各商业之概况》,《申报》1923年2月11日,第13版。
[15]比如一家苏州刊物上就有一篇文章提到了穿旗袍的贵妇,《某富豪之家庭》,《消闲月刊》1921年第2期。
[16]《在安琪小姐的客厅里》,《京报副刊》1926年第441期。
[17]《吊刘杨二女烈士记》,《京报副刊》第450号,1926年3月26日,转引自孙敦恒编:《三一八运动资料》,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2页。
[18]周瘦鹃:《妇女与装饰:我不反对旗袍》,《紫罗兰:旗袍特刊》1926年第1卷第5期。
[19]苏郎:《自然美论》,《语丝》1927年第138期。
[20]《服制条例》,《国民政府公报》1929年4月16日。
[21]剑芒:《纪念云乎哉》,《语丝》1929年第5卷第18期。
[22]《粤推行勤俭运动》,《申报》1948年9月27日,第2版。
[23]施济美:《玛琍马》,《申报》1947年10月30日,第5版。
[24]李文琦:《庙会》,《铃铛》1937年第6期。
[25]“近年来,美国的妇女们喜欢穿着中国的旗袍算是美观。所以国产的丝织品在美国销路很好。在目前一切洋化的时代,西洋妇女竟就效东方女子穿起古老的服装来。”《旗袍风行美国》,《都会半月刊》1939年第10期;“好莱坞的电影明星也竞相采用。”李美:《旗袍风行好莱坞》,《周播》1946年第3期。
[26]美国三藩市的华侨曾给《申报》去信说:“目前国人处处用美式配备,但美国妇女爱穿中国旗袍,此在我国妇女闻之,当引为无上光荣。”《上海妇女服装沧桑史》,《申报》1946年10月7日,第6版。
[27]《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从蒋夫人的旗袍说到文化交流》,《香海画报》1946年第1期。
[28]碧遥:《短旗袍》,《上海妇女》1938年第1卷第12期。
[29]在清代民国各类关于旧京风俗的笔记中我们常能看到旗人女子一把燕尾髻游走各处、引得外来人纷纷观看的记载。见《中华全国风俗志》、《北平风俗类征》、《老北京的穿戴》的相关记载。
[30]旧时的东安市场的台球、乒乓球社的服务员女青年打球要求穿市面公认的“工作服”。夏天穿竹布大褂;冬天则穿蓝布旗袍。常人春:《老北京的穿戴》,燕山出版社,1999年,第59-60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