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化过程要求民俗学改变以往一味寻找和保护传统民俗的习惯,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城市化的结果并不只是城市的扩张和村庄的减少,而是城乡关系的重新建构,这使得城市和乡村中人们的日常劳作模式、休闲模式、交往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出现了许多新生的社会群体和边缘生活文化现象; 同时也促成了可以称作 “村庄记忆”和 “城市记忆”的全民性文化实践。所有这些情况都意味着民俗学研究将大有可为,而且可以在参与文化发展实践中发挥特殊作用。在有关这些文化变化的调查、研究和参与过程中,民俗学正在反思和重树自身的学术理念、问题与方法。民俗学将进一步把田野作业作为文化对话的过程,把民俗志作为交流生活感受的文化媒介; 还将强化身体文化的视角,以应对高科技发展对于人的行为模式和交往方式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民俗学 村庄记忆 城市记忆 身体性
当前民俗学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然而,我们作为民俗学者应该超越 “非遗”问题,回到社会生活发展变化上来,更多地关注 “民”以及 “民”在今天的生活处境、文化困惑与情感诉求。这个 “民”,就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现实生活中的人。面对城市化进程,以往以抢救和研究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民俗学,特别需要进行一定的学术转型。
其实各国的民俗学在诞生之时就已经面临着城市化的境况,例如: 在 “folklore”诞生的英国,工业化使得农民离开乡村而进到城市; 在日本的柳田国男倡导 “乡土研究” ,关注农民和日本人的“心性” ,也是由于他们开始欧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是城市化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它的最初阶段并没有妨碍一个传统乡村社会的存在。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虽然加快,但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部分村落中,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与民俗文化都还大量保留着,一些节日祭祀活动甚至也处在复兴过程中。过了十多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中国乡村和城市的面貌都在加速度地改变。一些村落已被城市的扩张所淹没,或者成为了只有老人的村落,另一些村落由于改变了产业结构和走向公司化而变得面目全非。再看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林立,你已经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街巷和见到原来的老街坊。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想找人问个路都很难。更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都在忙忙碌碌,不再那么愿意接受我们的访谈了,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提出的问题跟他们的现实生活已经离得太远 。“城市化过程中的民俗学田野作业”这一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提了出来。
一、面向城市化过程的民俗学研究课题
城市化过程要求民俗学再也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只想着发现和保护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形式,而要紧密联系实生活的变化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确立新的研究方向。这里,根据我和同学们最近这些年在农村和城市中开展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经验,同时也参考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情况,讨论一下民俗学的调查研究可以有哪些新的课题方向。
(一) 村落民俗调查的新课题
1. 作为村落记忆的民俗
近十几年来,社会学研究关于村落社会发展已经有很多调查性论著,比如有两本著作就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本是 1997 年出版的折晓叶的 《村庄的再造: 一个超级村庄的变化》 ,另一本是 2004年出版的李培林的 《村落的终结: 羊城村的故事》 。从书名上就可看出,两书见到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共同关心的问题都是要认识村落社会发展的道路问题、模式问题,都是力图对村落变化的事实做出客观的认知。民俗学者看村落的出发点有所不同,面对一个个原来的村落都快不见了的情况,我们最直接的问题就是: 人们还会记得以前的村落吗? 或者是: 村落中的民俗还能得到保留吗? 其实这都是一个问题— — 人们还保留有哪些村落记忆。这与关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心结有相似之处,但是看问题的眼界要更加宽广一些,更加现实一些。
所谓村落记忆,一般是指村民集体对于自己村庄由来已久历史的记忆。这种记忆是村民在世世代代生活实践中不断被积累也不断被选择的过程,保留在各种形式的民俗当中。无论是口头叙事、仪式表演,还是其他一切生产生活的习惯,都具有村落记忆的性质。所以说,在村落中的民俗调查,也是针对村落记忆所进行的调查。近来一些民俗学者提出 “身体记忆”的概念,强调的就是文献记载并不是历史记忆的唯一方式,以身体为载体的民俗传承才是人们更为普遍掌握的历史记忆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村落不复存在,这些村落的历史自然会逐渐被遗忘。在村落尚存的地方,村落历史的记忆也开始变得含混不清,尤其是新一代的村民,不再记得那么多村落历史的故事,由于他们或者是在乡镇企业中上班,或者是远在外地务工,所以不能与本村的长辈人有日常的交流、沟通,已渐渐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村落民俗调查,的确就具有抢救那些比较久远的村落历史记忆的意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今天的村落民俗调查也不应该摒弃村民对于现实生活经历的叙述,因为这些叙述依然具有村落记忆的性质,只不过是更多地记忆了村落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我们从这些叙述中获得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包含了源于村落社会传统并且推动村落社会向前发展的集体生存智慧。因此,我们的民俗调查就需要了解那些拥有各种经历的村民个人生活史。
2. 村落发展的地域性观察
随着市场化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村落都要走向解体。一方面高科技农业和旅游业等都需要依托村落的土地、环境和人力才能够发展。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村落和地方社会的整体利益也被突显出来,农民在极力维护家乡共同利益的行动中,历史上形成的地方感和民俗传统作为情感的纽带发挥了强大作用。所以,在地域社会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村落的再造就具备了现实的条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