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朱佳艺]背过身去的大娘娘:照亮娥皇女英的面容
  作者:朱佳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14 | 点击数:3055
 

《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陈泳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背过身去的大娘娘》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泳超教授的新作,封面上那一道朴素的黄,似是从晋南大地无边无际的山间塬上撷取而来;而那含羞凝睇,却始终未得回头相视的古装女子,则必定是娥皇、女英两位“娘娘”在人间的化身了。长期以来,她们一直躲在漫漶的历史风尘背后,是一场因缘际会,让陈泳超教授历经八年的学术苦旅,用知识和理性之光照亮了她们的面容。

  不同于艰深难解的高头讲章,我们不妨认为这本书其实只是用别样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尧王见舜贤能,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他为妻。聪慧美丽的姐妹俩为当“正宫娘娘”争执起来,展开了一系列“比大小”的竞赛。最后姐姐娥皇落败,不由得面露愠色;而妹妹女英虽然胜出,却自愧不应与姐姐争地位,便主动躲出去歇宿……这个故事既以历史记载、神灵崇拜为基础,又富于人间的生活情味,而在山西洪洞地区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它又被赋予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了当地的信仰传说。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姐妹俩双双被当地民众尊奉为女神娘娘,她们的故事不但人人耳熟能详,而且俨然成为了当地祀神仪式合法性的有力旁证。如今,陈泳超教授担负起振木铎者的责任,跋山涉水,访踪觅迹,通过这本新著,将传说带出它所生长的那片古老大地,带到了读者的面前。

  不同于以文本为中心的传统民间文学研究范式,《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将传说当作在地方生活世界中持续发生作用的一套话语体系,通过在山西洪洞地区持续、深入、严谨的田野调查,来理解和分析地方民间传说与人群的各种实际关系,尤其关注传说演变的动力机制。一方面,作者对各种经典的民间文学乃至社会学、人类学理论旁征博引,构成了此书扎实的学理基础;另一方面,作者并未局限于对前人创设的简单套用,而是灵活转化、积极创新,结合实地田野调查结果和地方特色对理论进行了发展乃至新的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处乃是“传说动力学”的提出。“传说动力学”意味着作者要在田野调查的情景语境中探讨作为地方性知识存在的传说,考察某一传说“之所以被这样讲而不是那样讲”所反映出的讲述者动机,以此证实讲述者如何自觉推动了传说的变异。在国内民间文学研究者苦苦思考如何处理“语境”与“文本”的关系时,传说动力学的研究实践无疑是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为观察语境和文本的互动机制提供了十分有效的路径。

  如果说理性的学术思考是支撑这部书的“骨骼”,那么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则构成了温暖可感的丰满血肉。犹记得陈泳超教授曾望着车窗外宏伟壮美的黄土高原动情地说过,山西的土地承载了太多古老的历史,每一个村庄,每一点乡音,都可能从《左传》或更早的时代走来。从王侯的墓葬,到古雅的村名,山西大地就是先秦文明活生生的见证。心怀爱与景仰,他在写作此书的时候倾注了远超学术研究之外的心力。面对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民,他更是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此外,这也是一本富有文学性的著作。无论是对仪式场景的生动描写,还是字里行间不经意透出的幽默笔调,都折射出作者的文学修养和诗性才气。近年来,对“民间文学志”的提倡逐渐兴起于学界,许多学者呼吁将民间文学这一学科回归“感受之学”和“生活之学”。而这本新书,正是通过翔实的调查、丰厚的积累默应了这样的呼吁。我相信,《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定能让走近她的人有所收获。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2016年04月25日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刘悠扬]从风物民俗中看历史的深圳
下一条: ·[薛伟平]上海牙雕:突围于“濒危”与“非遗”之间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