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感谢盛德司长。下面请外联局翟德玉副局长从履约角度谈非遗领域的国际间合作情况。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翟德玉:
尊敬的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我国非遗申报工作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是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生动例证,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以及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教科文组织重要的文化类国际公约,于2003年10月在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2届会议上通过,旨在提升国际社会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迄今已有171个缔约国。《公约》为世界各国实施非遗保护提供了重要国际法依据,《公约》所倡导的非遗保护原则和理念也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随着非遗保护实践的深入发展被不断充实和完善。
早在《公约》通过前,我国就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项目。2004年加入《公约》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履约工作,深度参与《公约》框架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公约》正式生效后,根据《公约》相关条款,教科文组织通过评审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急需保护名录),遴选最能体现《公约》原则和目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优秀实践名册),以及申请国际援助等方式促进非遗领域的国际合作。目前,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我国总计有31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十余年来,我国通过全面、持续、深入地参与《公约》工作,在国际层面有效宣传和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国内也极大地促进了本土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有益经验。
根据《公约》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会)负责评审包括代表作名录在内的各项名录、名册。委员会由《公约》缔约国大会选出的24个缔约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常会。在刚刚结束的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除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代表作名录外,还有32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4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5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1个项目获得国际援助。这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文化多样性及人类创造力的认识和尊重。
本次“二十四节气”列入代表作名录,向国际社会彰显了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体现了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它的列入,有助于增强遗产实践社区和群体的自豪感与凝聚力,激发传承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国际间关于传统时间知识体系的交流与对话。这既是我自身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名录申报和定期报告是《公约》框架下开展国际合作两个并行的机制。名录申报是为所有缔约国搭建一个国际化平台,从整体上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深化国际社会对保护非遗重要性的认知,促进文化对话。同时,教科文组织更加强调,缔约国提交定期报告是梳理和评估履约效果、交流和分享非遗保护经验的重要方式,以便共同应对挑战,制定各自相应战略。我国于2011年初向教科文组织提交了首个履约报告,报告了自批约以来在国家层面为保护非遗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列入代表作名录的26个项目的保护情况。今年5月,我们又向教科文组织提交了7个列入急需保护名录项目的保护情况报告。目前,我们还正在撰写第二次履约报告,包括自首次报告以来的政府保护措施以及30个列入代表作名录项目的保护情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录申报绝不应仅仅止于申报,还有更多的义务和责任需要去履行。如何在国际化语境下,扎实做好各项保护工作,履行申报时的承诺,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在未来的非遗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我们将本着践行《公约》的宗旨,不但要继续巩固非遗申报的成果,还将在履约能力建设、国际人才培养、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全力推进,努力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非遗领域国际合作事业的关注。希望今后继续得到媒体朋友们的支持!感谢!
主持人:
感谢翟德玉副局长。下面请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介绍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册的相关程序。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
三年多以前,启动了“二十四节气”申报工作。今天成功入选,这是团结协作的结果,这里边成功入选,从我司的角度,凝结着外联局卓有成效的组织协调,我们非遗中心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业务工作,凝结着申报单位农博馆对咱们作出的贡献,还有河南登封文化馆等十个单位。
成功入选,大家都很高兴,让我想起航天神7归来杨利伟在新闻发布会上一段发言,他说:“我是表现形式,我在这儿庆功,你们应该多挖掘谁把我送上去的、谁把我收回来的、谁让我在天空中平安的飞行的?所以,不要光看表现形式。”咱们这个事也这样,申报成功以后,部领导见到我们就表扬,我们任务很重,一定保持理性,一是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最近,部领导要求要树立什么理论呢?联合国公约的理念,把联合国公约精神吃透,把理念树立好,把非遗法精神吃透,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在做的时候,理念和规则咱们要遵守。第二,讲讲我们的任务,入选之后,我们有39项,其中还有7项是公约项目,意味着什么呢?更多的保护责任,要从濒危变为不濒危,我们的任务非常重,最近,我们启动了一项工作,对项目保护的评估机制、评估指南的制定,制定以后,通过保护7个濒危项目,尽快让他们不濒危。作为政府,要用政策引导,把这些项目保护好。我们申遗、申报不是目的,保护才是目的。第三,关于申报程序,申报的规则很清楚,这是一个政府行为,其他的各个单位、各个组织个人都不是正规途径,声音肯定由政府发出来的,组织工作有一整套完整程序。要防止各种单位、各种组织在其中上当受骗。保护传统文化,每个人都有责任,各种组织、各种机构都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我们非常的欢迎。在申报遗产中,咱们是三类,名录、名册、濒危,这几类很清楚,组织程序也很清楚,希望媒体朋友宣传的时候应该加以注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王福州副司长。相信通过三位发布人的介绍和刚才的短片,大家对“二十四节气”的社会文化功能和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积极意义有了深入了解,对申遗程序和公约国际间合作有了进一步认识。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我们的发布人将就各位所提问题回应和交流。
人民日报记者:
在教科文《公约》的表述中,我们常常看到“社区、群体和个人”的表述,请在座的专家结合“二十四节气”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概念。另外,我们发现“二十四节气”最终被列入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相关的知识和实践,而不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请专家解答一下。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巴莫曲布嫫:
首先,根据列入标准R.5,该遗产项目已按《公约》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非遗项目众多,按《公约》生效以来中国逐步完善的申报制度,我们在ICH-02表中也是根据国家名录及其7个扩展项目涉及的相关社区、群体来进行界定的。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因此,基于以上扩展项目所属社区的愿望进行申报,既是中国国情,也是对列入标准的严格执行。
其次,国家名录体系作为清单编制工作也是需要不断发展的,我们会在将来的保护工作中,逐步将相关的遗产项目纳入该名录体系。有关7个扩展项目及其所属社区的详情,我们已经在ICH-02表、社区知情同意书和清单节录中均有所说明。与此同时,根据申报工作中的“尊重其意愿、并使之事先知情同意”原则,我们主要从这7个社区和代表性传承人那里采集了知情同意的证明材料。
第三,中国农业博物馆和中国民俗学会是作为该遗产项目的群体代表被纳入申报材料的。一为国家级专业机构,一为全国性的社团组织。他们的分支机构和会员遍及全国乃至基层社区,可为保护该遗产项目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和多方面的研究力量。事实上,这两家群体代表不是单数而是复数的专业机构或NGO组织,能够让该遗产项目的保护充分受益于中国自身现有的智力资源和制度资源。
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机构,与全国各地省、市、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部门有着广泛的联系,其中涉及的各地相关博物馆就有154家,这些地域不同、功能相近的机构可形成稳定有序的工作网络。中国农业博物馆还有两家挂靠的社团组织,即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前者拥有农史专家近200人,后者拥有会员单位40家。这些专业人力资源和团体组织都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可调配的社会力量,能确保中国农业博物馆更好地承担起相关的组织、调研、保护和传承的责任。
中国民俗学会是国家一级学术社团,其下有七个专业委员会,七个研究基地,以及八个研究中心,同时还与各省、市和自治区的民俗学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从覆盖范围讲,该学会既和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保持着良好的田野关系,同时与全国70所高等院校的民俗学学科点及其人才培养和学位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每年约有200余名民俗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步入社会,服务民生。中国民俗学会现有注册会员2271人,其中五分之二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使得学会与各民族社区常年保持着多样的紧密联系;学会的许多会员都来自基层社区或相关族群,他们自己就是相关社区和群体的代表。此外,我们应当承认这里也有技术上的难题。如何在ICH-02表格的相关表项准确界定遗产项目的社区、群体或个人,往往不是项目本身的问题,而是申报表格的格式化统一标准、字数限定与具体项目及其特殊性之间的矛盾。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申报材料及其附件中的证据提供均反映了该遗产项目的“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所具有的代表性。
ICH-02表格中所设计的有关遗产涉及的主要领域复选框勾选,是为了在相应的遗产描述和拟采取的保护措施中形成清晰而对应的一致性表述。中国并不主张将所有复选框都打勾,而是“对主要领域和次要领域、主要保护措施和次要保护措施进行区分”,这也正是依据委员会的建议(Document 7.COM 11)和秘书处编制的填表指南而做出的积极回应。正如该遗产项目的名称所言,“二十四节气”不仅仅只是一种有关传统知识的时间体系,在其世代传承过程中,已经发展成丰富多样的集体实践。“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对于时间的一种重要切分方式,与季节的转换以及气候、物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至今人们依然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然而“二十四节气”绝不仅仅关乎农业生产,亦深系民众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及其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复选框中做出这样的勾选,乃是基于对《公约》的定义及其覆盖的主要领域所做的分析。我们认为,该遗产项目最符合“有关宇宙与自然的知识和实践”,其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这个层面。
主持人:
感谢专家给我们作出了非常专业、非常详尽的解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2016年12月08日14:26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