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黄静华]一则“神话”的诞生:民间文学知识的实践和反思
  作者:黄静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1-24 | 点击数:4898
 

   摘 要:在一则彝族“洪水兄妹婚神话”的诞生过程中,可看到文本生成的不流畅和多重建构。在从注重倾诉转向实现完整故事输出的过程中,民间文学的相关知识影响着本土讲述和他者讲述、同质讲述和异质讲述之间的转换。对于这样的转换,口头文本和书写文本间的关系需要强调,民间文学知识和演述活动之间的互动也值得反思。

  关键词:神话;文类; 文本; 实践 ;诞生


  在所经历的田野生活中,笔者有过几次倾听和记录口头叙事的经历,下述文字将尝试描述口头文本向书写文本的转换过程,并对民间文学相关知识的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一、一则“洪水兄妹婚神话”的诞生

  2010年8月21日至8月27日,笔者参加了“兄妹婚神话与信仰民俗暨云南省开远市老勒村(彝族)人祖庙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中,除了与会学者对兄妹婚母题的探讨外,还有一些短暂的实地考察,令笔者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特意安排的“洪水兄妹婚神话”讲述活动。

  讲述发生在2010年8月25日,在赴开远市碑格乡架吉村“考察彝族支系朴拉人文化(含神话、饮食、民居、服饰文化及民间歌舞、观赏斗牛等)” 的过程中,参会者于下午时分进入一民家小院。等待约15分钟后,四位贝玛和一位当地翻译 盛装抵达,他们落坐于小院中央,被来自于中国、韩国、美国、日本的学者和当地的工作人员环形包围。

  一切就绪,主会者询问:“讲洪水兄妹婚神话讲得最好的是谁?”贝玛们的视线移向贝玛W。笔者注意到他年纪略长,此外并无明显特征。主会者叮嘱:“放松,莫紧张”。贝玛W首先用彝语吟诵了一段,紧跟着当地翻译H用夹杂着开远口音的普通话进行叙述,因不懂彝语,笔者的记录来自翻译H:

  “朴拉人从出生看见天,看见地。所以,朴拉人认为自己是天地养育的,朴拉人把天地看作父母。作为小孩子,有什么困难就问父母,也就是问天问地。过去的一个年代,庄稼不好,牲口不好,收成不好。所以,朴拉人就把这一困难告诉天、告诉地,说:‘我们是天地的儿子,现在这么苦难,请解救我们,让我们五谷丰收、风调雨顺。’经过这样的祈求之后,庄稼、牲口都很好。从此,朴拉人对天上的神灵都有很强的敬畏。从此以后,一代又一代都祭龙”。

  接下来的吟诵,贝玛W始终双手抱膝盖,眼睛有时向下望,有时向上望,与观众的交流极少。吟诵完,翻译H站立其后大声讲述,笔者的记录如下:

  天上有一个天神,叫祝博书,“祝”在朴拉话里是“皇帝”的意思,他有一个独儿子,叫祝阿吉,这个儿子有点坏,喜欢恶作剧。人家办喜事,他去哭哭啼啼。人家办丧事,他去开怀大笑。他就是专门搞恶作剧,别人老实 讨嫌他。有一个姓付的人家,是专门赶羊毛毡的,祝阿吉去他家吹口哨,顿时狂风大作,下起大雨,把羊毛吹飞掉和打湿掉。于是,赶羊毛毡的就找了一个小偷,把祝阿吉偷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就是绑架到一个很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冰天雪地。天神丢了儿子后十分着急,叫地上一个非常厉害的贝玛去寻找,贝玛千辛万苦,在一个叫“衣都瓦达米”的地方找到了祝阿吉,在朴拉话里,“瓦”是下雨、下雪的意思,“米”是地方。因为祝阿吉在这个地方生活多年,原来的样子荡然无存,贝玛将他领回来,他的父母亲不相信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但那些小动物,猫啊狗啊都对他摇头摆尾,十分喜欢,它们认出这是自己的小主人。他父亲问:“你妈妈梳头用的篦子放在哪里?”祝阿吉很快就在门的上面找到。

  两段完毕,转为贝玛Y吟诵,他手里拿着未燃尽的烟,眼睛平视,偶尔望向地面。这时,坐在中间的贝玛L开始吃瓜子、抽烟,贝玛W和贝玛M则始终低头。

  笔者对翻译H的讲述记录如下:

  天神祝阿吉的儿子回来后,天神了解到是被地上一个非常厉害的小偷偷走,天神十分恼火,说:“既然有这样厉害的小偷,如果你有本事,就来偷天庭的马”。小偷听到后,决定去偷马。因为关马的地方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卫兵,小偷就想出一个计谋:有一种鸟叫虱子鸟,是管跳蚤、虱子等臭虫的,小偷跟这种鸟借了三升跳蚤、三升臭虫,把它们放在卫兵旁边,去叮咬卫兵。这些跳蚤、臭虫叮咬卫兵三天三夜,三天过后,小偷撤回这些跳蚤、臭虫。卫兵经过三天三夜的叮咬,第四天没有小虫来叮,就很舒服,睡得跟烂泥一样。小偷大摇大摆地偷走皇帝的马,他偷马时用的方法是去拉马尾巴,让马后退出来。小偷拉着马在都城里乱七八糟地拉了两三趟后再拉出城。卫兵在都城找马印,找来找去,怎么找都找到马圈里边。天神就派两个下属找马。

  找马过程中,他们首先碰到一棵松树,问松树看见没有,松树态度不好,没有告诉他们,小天神发火,说松树没有良心,抽出刀,砍倒松树,说:砍到的地方不会长出新芽。所以现在的松树砍倒后,新芽长不出来。后来他们又问杉树,杉树回答得很诚恳,说:见马过去了。两个小天神说:你良心好,可长出新芽。从此杉树可发出新芽。后来又见到蚯蚓,蚯蚓说:见到了,脖颈都差不多被踩断了。两个小天神拿出一个糯米粑粑,把它的脖颈粘起来,所以现在蚯蚓脖子上有条白带。后来又问蚂蚁,蚂蚁说:见到了,腰都被踩断了。两个小天神拔下一根头发,把腰接起来,从此蚂蚁的腰细如头发。最后,两个小天神看见一堆马粪,马粪中间长出一棵竹子,他们以为这棵竹子有九节,以为竹子是从马粪堆里长出来的,长了有九年。他们从天上下来找马的时间很长了,记不清了,他们以为先有马粪,后有竹子,竹子有九年了。这两个小天神以为九年了,找到马的希望已经没有了,他们从此就退回来了。 实际上,这棵竹子不是从马粪长出来的,是小偷非常鬼 ,他从别处砍来插在马粪上。两个小天神回去禀报结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曾雄生]从“麦饭”到“馒头”:小麦在中国
下一条: ·[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
   相关链接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杨栋 祝鹏程]纬书夏禹神话的文本生成与文化意蕴
·[高志明 张淇源]“考试段子”的文本生成及社会性衍生机制研究·[邓启耀 德费尔]巴西1938:列维-斯特劳斯与当地摄影师的不同视角
·[王治国]《格萨尔》史诗文本传承的互文性解读·在流变视角下重新审视“文本之河”
·在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中书写“文学文化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