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鄂崇荣:《青海民间信仰——以多民族文化为视角》
  作者:鄂崇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1-15 | 点击数:9272
 

  目录

  绪论

  一 民间信仰的内涵及概念界定
  二 国内外民间信仰研究现状
  三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研究的基础
  四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视角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的生存语境

  第一节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的自然语境
  第二节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的人文语境

  第二章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源头与现实图景

  第一节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的源头
  一 青海考古文化中的万物有灵信仰
  二 青海历史上多民族中的图腾信仰
  三 青海历史上多民族中的巫术信仰
  四 青海历史上的“猫鬼”和“狗神”信仰
  第二节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现实图景
  一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现实图景举例
  二 源远流长的祖先崇拜
  三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中的俗神
  四 青海多民族的巫术与禁忌文化
  第三节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的体系与特征
  一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体系
  二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国家正祀在青海多民族地区的推进

  第一节 国家正祀在青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推行
  一 国家正祀的原则及实施述略
  二 国家正祀在青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推行
  三 地方精英对正祀信仰的推动和传播
  第二节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与国家力量的互动
  一 国家对民间信仰的引导和利用
  二 清代以来地方官员对民间信仰活动的参与和规范
  三 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的迎合与抵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陈金文:《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
下一条: ·王加华:《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
   相关链接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于佳卉]有神若飞来·[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
·[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
·[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孙瑶琦]“他者”视域下的民俗书写·[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
·[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李华文]从官帽顶石演变看元明清时期多民族物质文化交流
·[李丙传 梁家胜]非遗视域下中国农民画文化实践的多民族性出口·[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