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从麦当劳化到霹雳化:布袋戏之反思
布袋戏有其传承已久的原生文化空间,早期台湾闽南泉州、漳州的移民,从原乡带来各自的乡土神祇信仰,并在拓垦成功后,开始建立寺庙奉祠,每年的神祇诞生日,往往成为地方最热闹的“大拜拜”(台湾人对信仰仪式的俗称),不但有迎神赛会的大游行,庙前的大埕更是重金礼聘原乡的剧团上演耳熟能详的家乡布袋戏。霹雳布袋戏借用传统布袋戏的表演模式,生产出一种新型的视觉消费文化,这种消费拭去了布袋戏原本与民间信仰互为表里的艺术结构,脱嵌的艺术表演形式虽然剥夺了受众在场的艺术体验,但却极大地扩大了受众市场,特别是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能让布袋戏从现场表演走入虚拟世界,布袋戏与台湾华语音乐、影视创意、造星产业一道使台湾成为全球文化生产和消费产业链中的重镇。快餐式的布袋戏产业虽然脱离了它传统的民间信仰语境,但它却建构了新的“信徒”——布袋戏粉丝,类似于庙会组织的布袋戏Cosplay团体成为新的民间文化的主体,所以霹雳布袋戏和日本动漫乃至世界数字游戏、虚拟影视产业一样,具有了全球性意义,同时这种文化生产方式也和“麦当劳”一样,成为一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心性表征。
企业在成熟之后往往会寻找学者或具有很好社会身份和声誉的人士担任象征职务,这是一种“攀附”文化。台湾布袋戏母公司霹雳国际多媒体公司旗下原有三个子公司,分别为负责DVD发行业务的大霹雳国际影音,负责商品授权、开发和销售的巨邦,以及负责网络销售的创世者(又称E霹雳)。后霹雳国际多媒体启动组织调整,2012年初已完成将三个子公司整合为“大霹雳国际整合营销公司”,并找来熟悉文创产业的前台北市文化基金会副执行长邱正生担任总经理,掌舵霹雳布袋戏的异业合作及品牌授权等整合营销事业[8]。霹雳布袋戏码(《霹雳金光》系列布袋戏)推出新戏《龙战八荒》数字剧场版,身为老戏迷的台当局“行政院长”吴敦义到场相挺。除吴敦义是粉丝,布袋戏主角“素还真”、“叶小钗”、“一页书”等也征服不少台湾政坛人士的心。吴敦义说,他从小看布袋戏长大,是资深老戏迷,最爱“叶小钗”和“素还真”。他表示,从台湾布袋戏大师黄海岱、第二代黄俊雄到第三代黄强华、黄文择的霹雳布袋戏,让台湾文化大放异彩。平时公务繁忙的吴敦义,堪称头号忠实戏迷。每当周五霹雳布袋戏发行新一集剧情,吴敦义总是迫不及待,吩咐幕僚人员去便利商店帮他租布袋戏,有时心爱的“叶小钗”在剧中有危难,还会透过秘书询问剧情发展。其实不只是吴敦义,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立委”颜清标、台南县长苏焕智等人也是霹雳布袋戏的忠实粉丝。[9]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新兴行业,市场培育尚不完全,因此以传统布袋戏为核心的霹雳化探索如何掌握市场探测、政府支撑和消费引导的诀窍,一定要十分清楚地方民间艺术发展壮大的资本逻辑。从整个霹雳布袋戏的发展来看,它很好地处理了技术、市场、资本这些全球化的竞争要素与政策、文化空间、地方感这些符号要素的关系,民间文艺从地方走向地区再走向全国、全世界,其中最难突破的就是地域和政策的限制。霹雳化探索赋予了布袋戏大量的地方形象和想象,政府从奖励、宣传和旅游开发等多层面给予政策支持,让文化传播公司成为地方历史、民众、政府形象的代言人,黄氏家族很好地掌握了政府和市场这个“收益阀门”,因而也就会获取相应的专门利润。
社会学将“麦当劳”的速食模式看成是现代社会规训人类的基本逻辑,并认为这个逻辑席卷全球,导致文化的同质化,效率利益至上的工具理性有违人道。而人类学家眼中的“麦当劳化”更多地是全球化与地方化的互动,且更多地体现在文化的能动性上,所以研究应该更加关注互动和场域以及权力关系的变化。如阎云翔认为麦当劳所构建的独特场域精神是被标榜了现代化和标准化的文化标签的,内部场域的各种权力互动和争夺使得麦当劳成为一种定制化的消费。[10]麦当劳的进入不仅是其植入地方市场的过程,也是地方市场迎合麦当劳的过程,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麦当劳文化创造了市民对符号性的掌握(symbolic mastery),并构成属于地方的文化场域,其根据就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specific profit)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status),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11]按照“麦当劳化”的框架分析“霹雳化”过程,可以发现台湾布袋戏产业化背后的有意思的现象,一种与麦当劳化相反的文化全球化现象,麦当劳是通过标准化进入到世界各地,而霹雳布袋戏就像地方美食一样是通过对地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表达走向世界,二者看似是相反的逻辑,但其实后者复制了前者的格式而已,标准化(格式化)的手段被隐藏。这种逻辑带来的好处是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落到了实处,同时也描述着一种全球化与地方化相互建构的文化图景,从霹雳布袋戏的家族根系模式到公司化运作、政治动员及宣传,再到以商业和地方展示为双重目的的地方布袋戏节日、布袋戏旅游及布袋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今日大陆许多民俗保护与开发中“霹雳化”的逻辑屡见不鲜,比如安顺地戏、池州傩戏、泰山皮影等等,它们既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的地方展现,同时也得益于文化开发、传播技术、产业运作的革新,生产文化与文化生产成为互为表里的协商机制,从而也制造了一系列关于本真性、民俗主义、文化能动性的学术话题,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民间、地方、小传统从历史的后台走向前台,成为一种大众时尚和大传统的叙事,这也许就是“隐秘而伟大”的霹雳布袋戏给我们的启示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城市文化论坛 【本文责编:赵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