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林继富:《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基于民间故事类型的视角》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18 | 点击数:9781
 

  目录

  序
  绪论
  一、汉藏文化关系历史钩沉
  二、藏族民间故事传统研究
  三、藏族民间故事中的“灵魂”母题
  四、汉藏“山”“水”叙事的同源异趣
  五、史诗吟唱中的汉藏关系
  六、汉藏认同的关羽故事
  七、汉藏文化交流的动力
  八、汉藏文化走廊的多元互动
  第一章汉族、藏族“龙女报恩”型故事
  一、中国“龙女报恩”故事
  二、汉族“龙女报恩”故事
  三、藏族“龙女报恩”故事
  四、汉族、藏族“龙女报恩”故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五、“龙女报恩”故事的流变
  第二章汉族、藏族“蛇郎”型故事
  一、中国“蛇郎”故事
  二、汉族“蛇郎”故事形态
  三、藏族“蛇郎”故事形态
  四、汉族、藏族“蛇郎”故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第三章汉族、藏族“青蛙丈夫”型故事
  一、中国“青蛙丈夫”故事
  二、汉族、藏族“青蛙丈夫”故事的共同性
  三、汉族、藏族“青蛙丈夫”故事的差异性
  四、“青蛙丈夫”故事产生的动力机制
  第四章汉族、藏族“灰姑娘”型故事
  一、“灰姑娘”故事的传承
  二、汉族、藏族“灰姑娘”型故事的叙事传统
  三、汉族、藏族“灰姑娘”型故事的文化品格
  四、汉族、藏族“灰姑娘”型故事的生活魅力
  第五章汉族、藏族“无手少女”型故事
  一、中国“无手少女”型故事
  二、汉族、藏族“无手少女”型故事的叙事传统
  三、汉族、藏族“无手少女”型故事的共同性
  四、汉族、藏族“无手少女”型故事的差异性
  第六章汉族、藏族“天鹅处女”型故事
  一、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
  二、汉族“天鹅处女”型故事
  三、藏族“天鹅处女”型故事
  四、汉族、藏族“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五、汉族、藏族“天鹅处女”型故事源流
  第七章汉族、藏族“百鸟衣”型故事
  一、中国“百鸟衣”故事
  二、汉族、藏族“百鸟衣”故事情节单元
  三、汉族、藏族“百鸟衣”故事的共同性
  四、汉族、藏族“百鸟衣”故事的差异性
  五、汉族、藏族“百鸟衣”型故事的缘起
  第八章汉族、藏族“三个橘仙”型故事
  一、“三个橘仙”型故事的基本形态
  二、“三个橘仙”型故事的“变形”母题
  三、汉族、藏族“三个橘仙”型故事共同性与差异性
  第九章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
  一、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
  二、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中的“角色”
  三、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中的“变形”
  四、汉族、藏族“生虽不能聚,死后不分离”型故事“讲述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叶春生:《进出蛮荒五十年》
下一条: ·陈金文:《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程萌]网络游戏中民间叙事的传统化实践与文化认同·[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李一凡]地方民间叙事中的“箭垛式”名词
·[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江帆]民间叙事生成与演化的内在逻辑
·[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