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翻阅旧作,回忆往事,整理旧照,感慨良多。觉得我已穿越了漫漫人生路,经常吟着1980 年代热播的电视剧《渴望》主题曲“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是对还是错”,考量那“人生苦短”的普世价值观,玩味王小波、李银河“人生很漫长”的慨叹,目睹那“五六十年之怪现状”,觉得我那77 年的岁月既漫长,又奇离。边关的烽火,社会的离乱,民族的交融,风俗的变迁,信仰的神奇,无一不在加深我记忆的年轮。我好像已活了100 多岁,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小半个世界,什么事儿都经历了,什么东西都见过了。小时候在四连山上隔河观看越南人和法国人打仗,不但枪炮之声可闻,就连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呼声都目睹耳闻,比看好莱坞的大片还过瘾。你听:“骄炼——天炼”(Keó Lên—Tién Lên,越南语。普通话:跟上——前进)还在我耳际回响;赶街子的时候,七八个民族一起登场,“麻吱麻扎麻卑”什么话也分不清(据说是侬青语),当地人能听懂,他们一般都懂几种语言。有时一个短句里就包含了几种语言的单词:“三条基路末”——三公里的尽头,就由粤语法语越南语组成,很有意思。战乱中成长的儿童甚至能凭飞机的响声分辨出哪是运输机、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警报还没响,人们已自动疏散。一些敢于担当的青年,也自行操起家伙,上街巡逻,维持治安,当时还没有“志愿者”的名称,他们就是。有一次疏散时我还和一个乞丐——人称“街市老马”的人躲在一个防空洞里,听他讲述戏耍老虎的趣事,吓得尿都出来了。在“三九事变”(指日本人1945年3月9日攻打越南老街)逃难的路上,姑姑一头挑着我,我坐在一个箩筐里;另一头挑着家罉,一脚高一脚低地走在小路上。我们不敢走大路,怕有兵丁追赶,其实并无追兵,庸人自扰而已。30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三天。爬过了许多山坡,蹚过许多小溪,就像民间故事里讲的那样,历尽了艰辛,才到了阿呆(外祖母)家。这些往事一幕幕,都还历历在目,可惜我没有沈从文的本事,把它写成像《边城》这样的名著。只想通过一些碎片,映照出边关的风貌,留给妻儿老小。他们现在似乎是不屑一顾。哪怕是一件小事、一句傻话,能启迪一个后人走上成功之路,也算是我的一点祈愿吧!
是为序。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