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推动抢救性记录工程向纵深发展
  作者:郑金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11 | 点击数:2041
 

  近年来,浙江省全面、真实、系统、深入地开展了抢救性记录工程,较好地把代表性传承人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及时、有效地记录保存下来,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上下联动,同心协力。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多次强调,要重点实施抢救性记录工程,严格按照《操作指南》的要求,以国家级传承人为核心,运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手段,记录传承人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通过完整保存项目的核心技艺,保护项目传承的DNA。同时要加强对数字化保护成果的整理、利用和传播,将保存在档案室、库房、电脑中的非遗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向公众展示。为有效推进工作开展,我们成立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小组,省非遗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建立了专家指导组、省非遗中心、各地非遗中心、项目保护单位,四力合一的联动机制。各地相关的非遗保护中心也设立了传承人抢救性保护工作站,安排专职人员,明确职责分工,配合省中心工作,使抢救性记录工作顺利进行。

  学术先行,全程把控。我们组织相关门类专家,直接进入访谈提纲撰写完善、现场录制、文稿编辑和成果论证等各个环节,全程把控,提高记录工作的学术性和完整性,尽全力把质量做到最好。针对浙江的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较多的特点,我们专门成立了抢救性记录传统戏剧类专家指导组,聘请徐宏图、周冠均等5位老师为专家指导组成员。我们还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已经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邀请相关专家来我省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培训,并对记录工作提出建议,进行技术上的把关。

  成果拓展,提高绩效。为了保存记录成果,做好整理、利用和数字化的工作,我们设置了专项档案室,建立了项目管理数据库、事业管理数据库、影像视听数据库等六大数据库。现正在完善数据库建设,形成非遗传承人数据库。

  示范引领,纵深推进。省非遗保护中心在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与各市县分享交流工作经验,带动各地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如今,舟山市、温州市等地已着手开展相关工作。今年,省非遗保护中心还将牵头做好第一批3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9月9日第8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记录的不仅是一招一式
下一条: ·索南努日:田野调查背后的理论支撑
   相关链接
·[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郭静暄 赵永恒 马驰 张有明]人工智能助力下的民族冰雪体育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陈科锦]浙江省慈溪市旧盐区海星村劳作模式变迁考察
·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毕传龙:连接好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出入口” ·[毕传龙 赵娜]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视野下的非遗传播能力建设
·[专题]百年前的中国音声之美:走近劳弗录音档案·“中国最初录音”,韵起独行之采风,“回归”于声音生长之地
·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
·聆听百年前的“中国记忆”——“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圆桌会议综述·[圆桌会议]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