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马盛德:多措并举,保护非遗
  作者:马盛德 经济网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19 | 点击数:149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但近些年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却面临着与现代生活越来越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持续下降,非遗传承人老龄化趋势明显等问题。针对此情况,文化部近年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15年11月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那么,此次研培计划的意义是什么,落实如何?除此之外,文化部还有哪些具体的措施?《经济》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

  《经济》:据了解,在2015年11月,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并已在全国范围实施研培计划。那么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马盛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明确强调,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的生命力,需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来延续传承。可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遗传承机制,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贯彻非遗法,履行《公约》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多措并举,保护非遗。

  的确,单纯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已经不能适应现有年轻群体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现在的家庭人口结构。所以研培计划就是着眼于完善传承链条、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的一项新举措。我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覆盖面最广、最能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类项目为切入点,委托高校等相关单位组织研修、研习和培训,帮助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传统工艺振兴。

  《经济》:研培计划具体落实如何?

  马盛德:经过对推荐院校的严格遴选和实地考察,文化部同教育部优先选择了专业实力较强、非遗保护工作基础较好的57所高校作为2016年研培计划首批参与高校。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内各院校将举办200期普及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0人次。

  在指导学校按计划开展普及培训和研修的同时,我们还着力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设计企业和高校开展研习工作。鼓励上述单位到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工艺集群区所在地设立工作站,承接研习项目,帮助当地企业和手工艺人改进设计、改善材料、策划品牌,开发能够体现精湛手工、面向大众的传统工艺品及运用非遗元素的各种衍生品。

  与此同时,2015年度研修班成果展示也在陆续开展。2016年3月17日,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第二届“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结业展,集中展览38位传承人的创作成果,涵盖木雕、玉雕、建筑营造和剪纸四大门类。2016年3月27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非遗进清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成果汇报展”,集中展出41位学员140套、300余件展品。

  《经济》:通过研培计划的成果能够看出文化部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那么,除了研培计划,文化部还有哪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举措?

  马盛德:除研培计划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的工作。自2013年开始,我们在全国选取了50个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试点。2015年4月,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文化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同时下发了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供各地参照执行。目前,已累计支持对31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为提高记录水平,2015年7月至8月,文化部分中东部、北部、南部3个片区,组织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专题培训,培训人员300多名。非遗司对培训工作全程指导,中国非遗保护中心进行周密组织,非遗门类专家和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结合实际案例,为学员示范讲解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为及时跟踪了解抢救性记录工作进度,加强对各地的工作指导,我们还布置了试点支持的50名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会审工作。通过试点单位自评、省级验收等方式,对抢救性记录工作组织方式、实施程序与步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与成效、记录成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对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抢救性记录工作经验,为下一步修改完善工作规范和资金分配、加强监督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方面,文化部也有了新的进展。自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0.8万元,2011年补助标准提高至1万元。自2016年开始,补助标准再次提高至2万元。这项补助主要用于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并非生活补助。这次提高补助标准将有效解决部分传承人传习活动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对于提高传承人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经济网 2016年06月06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自然学
下一条: ·专题║ “田野调查伦理原则”笔谈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