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月色]制作中国省级民俗地图的第一步
——我国第一部民俗地图册《山西省民俗地图集》问世
  作者:月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09 | 点击数:4299
 

《山西省民俗地图集》封面

  2015年12月,我国第一部民俗地图册问世。这本民俗地图集,是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接设计和承担制作,山西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地方志、省党史办、省社科院以及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三晋出版社等多方参与的结果。

充满民俗色彩的装帧

图示与分布结合的标示

多样化的图片和民俗地域性标识结合

  由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上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编制《山西省民俗地图集》项目计划,于2014年通过省的项目技术设计评审和选题论证后,2014年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下达任务书,图集编制项目正式立项。在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由副省长挂帅、相关单位领导参加组成的《山西省民俗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承担图集编制工作。

  以“民俗”为专题的地图集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民俗地图编制起源于欧洲,在日本有发展和完善,但是和《山西民俗地图集》所要体现的内容不同。设计内容时参照了中国民俗学体系分类,充分吸收了民俗专家意见,建立了本地图集的体系和逻辑关系。

  民俗对制图人员来说是一个陌生领域,他们多方咨询专家,不断完善设计内容。原山西文联副主席、民俗专家张余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西民俗学会副会长段友文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亚细亚比较民俗学会副会长、常年研究日本民俗地图并致力于在中国推广民俗地图/文化传承图的日本首都大学东京的何彬教授应邀参与了这个项目。除了邮件往返的意见交换和文稿修改之外,何彬教授分别于2015年8月和10月两次亲临山西,对初稿进行审定。

图为民俗地图研究专家何彬教授与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总工程师冯建军交流民俗地图集初稿审查意见

图为何彬教授、北师大珠海分校教师张天然、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刘丽花工程师在审读民俗地图集初稿

  编撰者的共识是,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历史时期民族的交融又为山西民俗的独特性提供了独有的人文环境。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无论搞旅游开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离不开民俗这块土壤。民俗标示地图,可以增强在地人们的文化认同,强化民族认同意识,反映民族品格。

  《山西民俗地图集》共60多万字,230页。地图集分为:序图、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民俗旅游五个部分。本地图集配有地图及民俗分布图共110幅,各类反映山西各个时代不同民俗的照片700余张。图集重点表示了历史上迄今仍然活态存在、并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民俗,同时增加了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新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新的民俗。对于已经消失或已经变容、行将消失的民俗,亦有述及。

  这本民俗地图集另一个特点是集研究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民俗地图集不仅为决策者掌握山西历史文化全貌提供参考信息,也适合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旅游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使用,同时为社会公众认识山西文化、了解山西省情和生活旅游提供大量信息。

  该民俗地图集设计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1. 内容全面——以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民俗旅游资源为主,系统展现了山西省仍然活态存在的传统民俗和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新的民俗,并为民俗旅游开发提供了信息基础,主题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 图文并茂——地图版面只占约1/3,以文字照片为主,图标和文字资料可以同时参照,以利于读者充分把握民俗事项的详情。

  3. 详略均衡——图集采用点、片、面结合、从面到点、先总后分的表现方法。“面”按照方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圈)等大的地域特征、民俗的内容本质和具体表现形态,结合地形、水系和行政区划划分;“片”是指流布在一个小范围的民俗,内容和大地域基本相同,形式上又区别于大地域内其他民俗;“点”是特定的民俗,是某个特定地方的特色民俗,如大槐树祭祖、关帝庙会、五台山骡马大会等。虽然对民俗地域性划“片”的认识不尽相同,但这种划分可以提示人们关注小范围民俗的特征。

  除地图标示外,图集还充分运用了表格、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等多种表现形式。地图以分布图为主,插加了部分分析图和网络地图,如村落分布、窑洞分布、商店分布等,部分图幅去掉地名要素,凸显民俗事项与地形的关系及其地域分布特征。

  4. 历史味道的色彩——地图色彩以复色为主,显示为陈旧的暗色系,体现民俗文化历史发展的沧桑。

  5. 民俗性装帧——图集开本使用10开本,与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出版的系列地图集一致。在微细之处加入民俗文化元素,如:封面设计为民俗建筑、红色围墙和门环,以剪纸图案点缀,寓意此地图集要叩开民俗文化的大门;版面图边以祥云和“福”象征着民俗追求吉祥幸福的寓意;版面的版芯使用了皱折陈旧的纸纹,文字全部使用隶书,黑白照片统一加了齿状边框,象征着民俗文化的历史沉淀等等。

  万事开头难。制作中国省级民俗地图的第一步,已经由山西省迈出了。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第一步的艰辛和开路人的工作已经足以获得掌声赞许了。接下来,期待更多的省级的、市级的、专题的、广域的、特定历史阶段的、单项的、多项的、记述的、比较的、分析的、诸如此类不同的民俗地图的成果陆续开放在丰饶的传统文化大地上!

(图书信息:山西省地图编委会:《山西省民俗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干春松]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不是夫妻,那她的配偶到底是谁
下一条: ·[施爱东]重绘民间传说的“动力”
   相关链接
·[卫才华 冯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
·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
·[郭炳亮 李雅宁]北宋山西寺庙碑刻、题记所见“郡主千秋”考论·[范金荣]悼念我的恩师张余
·[武振宇 崔严之]山西祁县贾令村狐神庙及其舞台题记考述·[徐凤秀]山西朔州祈雨仪式及酬神演剧调查研究
·[武振宇 赵瑞萱 刘新宇]山西祁县贾令村古建筑吉祥图案文化意象解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762处 山西等地入选文物较多
·《山西省志·民俗志》出版发行·[程浩芯]传说与神灵的变貌——对山西阳城广禅侯信仰的考察
·[柴书毓 高忠严]山西阳城传统村落道德建设资源研究·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研相长七书”出版
·[毛巧晖]多神共存与生活诉求:山西安泽县黑虎信仰阐释·岁首就新 改火以春:山西人年俗中的“旺火”
·[卫才华]太行山说书人的社会互动与文艺实践 ·文化部非遗司山西长治非遗剧种培训班开班
·[石国伟]山西民间祭祀仪式中的演剧活动研究·[马佳]山西襄汾陶寺村公共空间的构建及其文化认同的形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