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六月初六天贶节
  作者:仲富兰   摄影/图:仲富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12 | 点击数:4723
 

【岁时丛谈】

 六月六,晒经图为苏州晒经书的情景

  昨天是农历六月初六,在宋代上海,有“天贶节”。“天贶”原为道教称谓,即“天赐”之意。清代以来,六月初六,上海城隍庙东园晒袍会,成为重要的节事活动,那个时候的上海人在这一天晒衣物,场面一定是很壮观的。六月初六,是民间传统“晒书日”。此日,若阳光充足,文人喜欢将家中藏书、书画取出,铺晒于阳光中,令书页浸透光线,驱赶藏匿其间的书虫。

  此俗起源于宋代,有一年六月初六,宋真宗赵恒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乃定这天为天贶节,为此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宋史·真宗纪》曰:“真宗四年,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此节仅限于伪托“天书封祀”,故该节逐渐演变为“六月六”节。

  至于民间对于“天贶节”的来历,传说就更多了:

  有人说这个节是道家的称呼,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

  有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

  还有说此节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取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逐渐习以成俗。

六月六 曹老爷指示仆人晒书

上海弄堂晒衣物 1980年代情景

  因为有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民间又认为当天是龙晒鳞的晴朗日子,整个节气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所以有晒衣物、器具、书籍的风俗,同时也把小狗、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俗谚云:“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六月六,家家晒龙袍。”“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此之谓也。

  其实,炎炎夏日大伏天,是最好的晒书时机。据说,这个“伏天晒书”也不是从宋代起,魏晋时代就已经开始兴起,不过时间上是农历的七月七日。《晋书》上记载:“郝隆七月七日出谷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以后,才逐渐演变为六月六日晒书。

  另还有一个故事,清代大名鼎鼎的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1629-1709),他是离上海很近的浙江嘉兴人。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满腹经纶的朱彝尊,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戏称为“晒书”。恰好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经交谈和面试,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留下一段佳话。此后,读书人都要在六月初六这天晒诗书、晒字画,后来逐渐演变为“晒书节”。

  当然,今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农历六月初六,正值三伏,此时江南正值黄梅天,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相对湿度较小,倘若“六月六”这一天阳光很好,人们将久储于内的书籍、佛经、冬衣等物拿出来曝晒,可以起到不生虫豸的作用。

  2016年7月10日丙申年六月初七日于五角场

  【转发说明】古人说学贵有恒、积学聚宝。“国风文化记忆”微信公众号新推“岁时丛谈”,作为主持人仲富兰先生的一份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意在唤起保存与传承中华传统节事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供对此有兴趣的学者或艺人批评与讨论。了解古人的节日生活,将有助于我们当今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欢迎各位关注“国风文化记忆”微信公众号(shanghaiminsu),即“上海民俗”的汉语拼音。谢谢!

 

  文章来源:国风文化记忆 2016-07-1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花山梦——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遗之路
下一条: ·非遗与人文图典:景德镇工匠
   相关链接
·[冯姝婷]“六月六”节日演变初探·[李晓城]略论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品牌的建构
·灵川“六月六”民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