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义尔 出版者:辽宁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以620幅图片、2万字、52个小节,旨在用摄影图片阐释蒙古游牧文明的《游牧精神》一书,近日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巴义尔自1981年至2016年间拍摄所得,其足迹包括我国蒙古族的聚居区内蒙古、吉林、辽宁,以及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河北、北京等地。此外,还包括蒙古国部分地区、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与伊尔库茨克州等。作者以摄影方式关注一个题材,历时35年,最终出版成书,可谓弥足珍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教授在本书的序中写道:“我们认识和把握这个无穷世界的方式迄今主要有两种,那就是科学的方式和艺术的方式。很难说那些看似客观的、科学的、用数字或实验说话的方式,一定就比艺术的方式更为真实、更为深刻、更能看到趋势和方向,特别是,更为洞悉人的心灵。这里定格了各个瞬间,让我们看到了色彩、线条、光影、构图,看到了20世纪后半叶到今天这段时间内,这个被称作蒙古族的民族,以及这个民族中的一些杰出的代表,如何以这样那样的方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
著名诗人席慕蓉评价此书时说:“在21世纪,我也许不能预知蒙古高原会有些什么特别巨大的贡献和影响。也许,一般人总会多往经济或者科技方面去追求。但是,我认为,蒙古高原的存在,有远比这些追求更为重要的价值……蒙古高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不只是北亚游牧民族的家乡而已,更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后仅存的几处原乡之一了。”
对于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本书,作者巴义尔说:“常常有朋友问我,到蒙古草原去,如果只看一本书的话,看什么?《蒙古秘史》、各种版本的成吉思汗传记、各个盟市旗县地方志、各种民俗地理专著专史等,显然不能在短时间里读完。一些通俗版本的指南类书籍或欲言又止,或存在误导。网上的信息足够多,但局外人难以辨析正误。因此,怎样进行简短、高效、客观的交流就成为重要的课题。在我看来,图文书是有效途径之一。”
巴义尔说,“蒙古族聚居区”是个非常大的概念,仅就蒙古高原而言,就包括了山川、丘陵、森林、河湖、湿地、沙漠、戈壁、草原等多种地理形态;就人文而言,如今有科尔沁、喀喇沁、乌珠穆沁、乌拉特、土尔扈特、布里亚特、巴尔虎等多个部落,语言、习俗、服饰等各异;就其游牧足迹而言,东起大海,西到天山,南抵阴山,北至西伯利亚;以曾经的版图论,更是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就时间而论,游牧文明上接狩猎文明,携手农耕文明,其间数以千年计,什么样的习俗都有可能变化或融入他族元素。因此,所谓“传统”、“习俗”是动态的、相对的。
本书主题鲜明、表现形式直观、关注时间长、拍摄地区跨度大,编辑手法也十分独特,读来轻松而不失精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文化现象大多出现在牧区。如今,有大量的蒙古族人生活在城市或纯农业区,传统游牧文化的某些特征面临消失或淡化。如射箭,在一些地方仅具竞赛意义而非狩猎技能;又如科尔沁地区民间已经很少喝奶茶了,但却盛产炒米……
对蒙古族的历史而言,因为年代久远,名称变化多,文字和遗存物件少,使这一游牧民族的历史变得混沌甚至迷失。同样让人困惑的,还有后人形形色色的解读。但游牧民族的文明的精华部分却在蒙古人中世代相传,乃至影响到其他族群,并保留到今天。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6年7月1日第11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