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刘魁立]周老的立德、立功、立言
——在周巍峙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刘魁立   摄影/图:记者 孟祥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20 | 点击数:3000
 

□ 刘魁立 (中国民协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所长)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我国文化领域的知识界和理论界意气奋发,有不少创造性的建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重大意义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和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搜集编撰工程。这两项工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姜椿芳同志和我们敬爱的周巍峙同志。他们为我们的中国文化发展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他们是创造这段文化历史的领头人。

  说这两项工程意义重大,是因为这是开风气之先的、创造性的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把从事理论研究和学术实践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动员起来,参与这项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结了我国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各个门类的发展历史进程,纲要性地描绘出当代科学成就的面貌,是各科知识的总汇。十部文艺集成在一个社会发展急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把尚存于广大民众现实生活当中的、以及尚存于他们鲜活记忆当中的那些宝贵传统民间文艺创造全部搜集起来。许多濒临消亡的传统作品,得以立此存照;那些活生生的民间文艺形式及其作品,得以继续流传,并获得新的弘扬。这项工程如同一个大熔炉,一个大学校,不但发扬了民间创造的生命力,同时还动员了数十万人参与工作,让大家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认识,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很多初次接触的新手从此走上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专业道路,很多人成为了现今活跃在这个领域里的专家和生力军。十部文艺集成在十余年过程中,陆续完成了三百余卷民间文艺十个门类的集成志书。工作的进程俨然是一曲继承传统进行文化建设的大合唱,这个大合唱的指挥就是我们今天为他纪念百年诞辰的周巍峙同志。很多人把这项工作比喻成文化的万里长城,建设这座文化长城的总工就是周巍峙同志。

  我和周老接触并不多,但是在这很少的接触过程中,给我印象极为深刻。1957年,我作为一个晚辈第一次认识周老,当时我20岁刚出头,在苏联留学。这一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在莫斯科举办。我被指派照顾受苏联政府特约担任裁判的中国贵宾胡果刚、程砚秋、戴爱莲、喻宜萱、杨荫浏等艺术大师,同时担任翻译。有一天,临时调我去为一位领导同志做一次会议翻译,这位领导就是周巍峙同志。他当时担任中国青年代表团的副团长,团长是胡耀邦。在翻译过程中,因为紧张,我把瑞典翻译成了瑞士,会后察觉了,第二天我向周老作检讨。周老对我说,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正式场合,就是一个政治性的错误,你年轻,以后注意就是了。当时我又惭愧、又感激。多少年我一直不忘他的谆谆教诲。30年过后,在80年代,我向周部长说起这件事,他说他不记得了,但是这件小事在我的生活中被不断地放大,给我的教育是深刻的。

  在编辑十部文艺集成的过程中,我参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编审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故事、歌谣和谚语三套民间文学集成的编辑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周老毅然决定将三套集成纳入原来已经开始工作的音乐、舞蹈等七套集成的统一框架内。这样做,不知会遇到多少困难,这需要有极大的胸怀和魄力。我清楚地记得,周老亲自到中国民研会坐落在太仆寺街的临时办公地点,在二楼的简陋会议室里,和钟敬文、贾芝、马学良三位主编促膝谈心、共商大事,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浮现在我的眼前。周老工作繁忙、头绪万千,但是,在我们召开审稿会的时候,他不止一次地过来看望我们并指导工作。他和故事、歌谣和谚语三套民间文艺集成的三位主编,钟老、贾老、马老建立了极好的同志关系。周老尊重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有问题向他们请教,有了不同意见也耐心地切磋、说服,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今,这几位老人都离开了我们,但周老和这三位专家的友谊及合作始终感动着我们。

  《左传》讲到,为人应该立德、立功、立言。

  周老18岁就参加革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和在祖国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心怀人民、心怀党的事业,光明磊落、一心为公。他虚怀若谷、和蔼可亲,他说自己是“奔忙六十载,一个打杂工”。无论在职还是离休之后,他都不辞辛劳,心系人民。我记得,三套民间文艺集成的出版原来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出版遇到困难。每出一本书都是周老到各处去“化缘”,筹措经费。今天回想,如果不是周老,这三套集成的命运是很难预料的。十部集成完成之后,周老又毫不停歇,立即安排十部文艺集成的数据库建设,接着又筹划和设计编纂民俗志和民俗影像志的工作。这种一往直前努力使民众的文化创造能够万古流芳的宏愿,正是周老立德的体现。

  周老的事业建树是多方面的,功绩是巨大的。在我所见的范围内,这厚厚的三百余卷志书,本本都浸透着周老不懈的精神,都浇灌着周老的心血。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献,正是周老立功的佐证。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年轻的共和国面临最严峻考验的历史时刻,周老创作的那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振奋了所有国人的心,这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是我们回忆起那个时代的一个最好、最形象的象征符号。还有周老组织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文艺的形式,反映了革命的历史进程,那种宏阔和深邃都使它成为不朽的创作。这两个事例,像黄钟大吕震撼着我们的心弦,警醒着、激励着我们后人。这是周老立言的象征。

  周老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懈的一生、周老立德立功立言的一生,是我们要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

  (本版文字由中国文联提供,部分发言刊登时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中国艺术报 2016-07-2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雒树刚]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下一条: ·[李松]“打杂”的境界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居素普·玛玛依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民间文化论坛》与俄罗斯《传统文化》杂志合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民间文化论坛》与俄罗斯《传统文化》杂志合作座谈会在京举行·纪念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十年座谈会召开
·《民艺》杂志创刊座谈会在京举办·项兆伦: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青海召开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座谈会·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举行
·西藏民间文艺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蒙古族文学资料汇编》出版座谈会召开
·“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座谈会召开·文化遗产与文明交流互鉴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启动实施
·《运河记忆——嘉兴船民生活口述实录》首发座谈会在京举行·浙江省“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三门县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