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主席 孙家正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周巍峙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周巍峙同志是深受中国文化界和全国文艺工作者爱戴和敬重的老艺术家、老领导。革命战争年代,他以革命歌咏为武器,组织领导群众音乐团体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创作了《前线进行曲》《上起刺刀来》等多首抗日歌曲;抗美援朝时期,他创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些优秀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奋斗。和平建设时期,周巍峙同志积极投身新中国文化事业建设,团结带领作家、艺术家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不辞辛劳、不遗余力。周巍峙同志是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他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周巍峙同志百年正是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时期。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投身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追求光明,追求进步,追求革命,追求艺术。他的一生都与音乐结伴而行。周巍峙同志早期创作的歌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无畏的革命精神,旋律简短有力、气宇轩昂、激越铿锵、震撼人心。他通过编辑抗日救亡歌选《中国呼声集》,鼓舞全国人民振奋精神、同仇敌忾。他认为歌曲的写作,除了在原则上是要有力地反映现实外,还要写得通俗,使男女老幼都能懂得。他的曲作明快朴实、优美自然,富于真诚、强烈的内心情感。他坚持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作品易于入耳、上口,易于流传,让群众在传唱中受到教育,得到娱乐与美的欣赏。他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守土抗战歌》,歌剧《不死的老人》,曲作集《周巍峙声乐作品选》等,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代表曲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继《义勇军进行曲》之后,又一首激发中国军民斗志的优秀战斗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最早出现在1950年新华社所发的电讯稿中,周巍峙同志被其中的英雄气概所感染,迅速根据这首短促、铿锵的诗,谱写下了同样激昂、豪迈的曲,并最终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这首在抗美援朝岁月中诞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曾响彻朝鲜战场和祖国大地,拨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鼓舞着中国人民优秀儿女同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英勇厮杀、浴血奋战。这首歌音调铿锵,节奏坚定,气势磅礴,真实再现了志愿军战士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的情形,真实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必胜决心。其实,这首歌已经超越了军队超越了战争,成为年轻共和国和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豪迈自信一往无前的形象写真。这首歌与电影《上甘岭》、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优秀作品,忠实地再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周巍峙同志是一位优秀的文化艺术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长期担任文艺领域的领导职务。他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尊重文化艺术的规律,善于团结、引导文艺工作者为文艺的繁荣发展而奋斗。他主持和参与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成为20世纪中华文化艺术的经典。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倡导与主持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出版,率全国数万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和著名文艺家一起历时20余载,编纂出版了300卷共计5.1亿字的集成志书,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河,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奠定了工作、人才、资料基础。退居二线后,他还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国文化系统史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全国范围开展革命文化史料收集、整理、出版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出版了几千万字历史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周巍峙同志非常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持建立了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在大力发掘昆剧传统剧目、培养昆剧表演新秀、开展昆剧艺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2009年9月,周巍峙同志已93岁高龄,仍然心系文化,继续组织领导《中国节日志》《中国史诗》百卷工程的编纂工作。可以说,中国现当代文化诸多领域的开创和发展都倾注着周巍峙同志的心血和汗水。
1996年12月起,周巍峙同志先后担任第六届、七届中国文联主席,第八届、九届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十几年来,他不顾耄耋高龄,毅然担起推动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发展重任。他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联如何更好地履行新职能、发挥新作用,广泛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促进当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他热心支持“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活动,他重视文艺创作,关心文艺队伍建设。这一时期,中国文联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迈上了新台阶,与他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周老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让每一位跟他接触的人敬佩不已。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讲真话讲实话,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受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真诚爱戴和衷心拥护。
我与周巍峙同志相识近30年,特别是到文化部工作后,与他有了较多的接触。他对党的文化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他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视,对革命文艺的钟情与维护,以及他温润平和的品格,与人为善的情怀,关爱扶持后学的胸襟,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温暖的回忆。
文学艺术的繁荣归根到底,要依靠文艺工作者创造性的劳动。周巍峙同志十分关心和爱护文艺队伍,善于同文艺家广交朋友、深交朋友,他是团结文艺工作者的典范。他与几代中国文艺家都有过密切的接触和真诚的交往。他任文化部领导和中国文联主席时,经常与艺术家聊天、谈心,无论“老中青”对他总是既尊敬又亲切,都愿意与他交朋友。周巍峙同志对于文化先驱,以及老战友老同事更是情深义重。他先后操办了文化艺术界数位老前辈的百年、九十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如田汉、夏衍、阳翰笙、周扬、沙可夫等人;先后主编出版了田汉、夏衍、阳翰笙、沙可夫、聂耳、冼星海等人的全集、文集、画册、纪念文集,为众多老艺术家出版文集,争取了列入中国文联的晚霞工程的机会。周巍峙同志一向重视前辈和文化名人的纪念活动,从给中央打报告,到邀请中央领导出席乃至出席人员的座位安排,事无巨细,亲自过问,他对文化前辈和战友、同事的尊敬和怀念感动了许多人。文化发展似一条浩瀚的长河,绵延不断,源远流长。存感恩于先贤,寄厚望于来者,不仅体现了周巍峙同志的品质与襟怀,也反映了他对文化艺术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各位同志,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我们纪念周巍峙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精神和风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努力为当代中国文艺的发展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担当起时代的责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各位。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中国艺术报 2016-07-20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