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延续民族的清雅之音
  作者:陈尚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20 | 点击数:3394
 

   原标题:韩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器工匠坚守47年,传承弦乐器制作工艺——延续民族的清雅之音

  走进位于韩国首尔瑞草区的一栋小楼,琴声悠悠传来。寻着声音走去,本报记者在小楼二层的工作室,见到了韩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十二号乐器匠高兴坤。

  工作室内的墙边,立着他亲手制作的伽倻琴、玄鹤琴等乐器,地上放着一团团的琴弦。高兴坤暂停下了手中的活,席地而坐,与记者聊起了他与韩国传统弦乐器的故事。

  选材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陶瓷、家具等工艺品注重的是外观的精美,而对乐器来说,如果发不出好的声音,就丧失了其功用。

  在高兴坤看来,乐器匠人对每个制作环节的度的拿捏都很重要,稍有偏差就可能会让声音走样。

  他指着身旁的一台伽倻琴告诉本报记者,别小瞧这琴身共鸣板,它们都是千挑万选而来。伽倻琴、玄鹤琴所使用的琴身面板多取材于梧桐树,为了保证琴声清雅,梧桐树龄至少要在30年以上,而为了选得坚韧的木材,需将选材风吹日晒、浸泡、干燥,这一系列过程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有的木材会出现老化、破损,或切割时爆裂,最终能通过甄选的也就不足半数。不同于琴身面板,弦柱使用的木材则多取自核桃树和梨树。

  然而,这才是制作过程的开始。高兴坤拿起地上的一团琴弦说,弦乐器的琴弦以蚕丝为原料,如伽倻琴基础12弦,改良伽倻琴最多为25弦琴,每一根琴弦粗细不同,最细的一根弦需要用约2000个蚕茧,最粗的一根则用到最多约5000个蚕茧。在制作琴弦过程中,为了让琴弦坚韧而发声清雅通透,需要对蚕茧的具体数量做一次次的揣摩、增减、试验。

  切割打磨,抽茧缠丝,制作琴尾、琴首、弦柱、穿弦等,直到最终完成调音。高兴坤说,这些制作工艺和步骤,纯手工完成,与历史流传的技法无异。弦乐器还要与演奏者合拍,男性演奏者追求力度、宽阔的音色,女性演奏者喜欢明朗的音色。他说,为了对自己的乐器负责,他经常到演奏会现场听乐器音色,再做调试。

  高兴坤制作的伽倻琴经常代表韩国在海外展示,甚至韩国领导人出访时会将其作为礼物赠送。但只有听到韩国传统弦乐器的演奏家评价他制作的乐器“演奏效果非常理想”时,他才感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所在。

  把民族的声音和情感留住

  1970年至今,高兴坤在这条路上已经走过47个年头。而要说起他与伽倻琴、玄鹤琴、鹤琴如何结缘,就要从另一段故事说起。

  朝鲜半岛近代受日本殖民统治,如何完整保存传统弦乐器的制作工艺,在动荡岁月里尤为艰辛。1906年,乐器匠金广胄出生于韩国全罗南道宝城,1923年结束学业后,便开始师从其父亲金明七,并于1930年建立朝鲜律器制造所,即传统乐器制作工厂。朝鲜半岛光复后,1946年,金广胄开始运营大韩古典乐器制造所,凭借精准制琴手艺,1971年成为韩国第一位被评选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器匠。

  在韩国全罗南道全州市,高兴坤有幸成为金广胄家的邻居。他从小看着金广胄将大大小小的部件组合为可以发出声音的乐器。“当时不知为什么,很自然地被吸引,然后就拜师,开始学习制作弦乐器,”高兴坤告诉记者。

  “老师手把手地教,每天生活在一起。学习的第一件工序就是刨树。”高兴坤介绍说,整棵木材推刨、拉锯,一环一环,是力气活,更是精细活。虽然很累,但这样接受传承的缘分和机会非常难得,逐渐地沉浸其中,如何让自己的乐器发出更好的声音,成了不懈的追求。

  高兴坤说,将制作伽倻琴、玄鹤琴等韩国传统弦乐器的制作技法传下去,这不仅是对老师制琴手艺的传承,也是对文化、历史的传承。从普通百姓的民谣,体现贵族风流的伽倻琴散调,到尽显王室威严的宗庙礼乐,通过传统弦乐器,可以原封不动地将民族的声音和情感流传下来。

  遵循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

  除了让传统乐器传承,高兴坤说,坚持至今,制作改良弦乐器也是希望推动韩国传统音乐的大众化,让伽倻琴、玄鹤琴的声音为更多人所熟知。1997年高兴坤正式被确定为韩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十二号乐器匠,现在其门下学生共有4名。“增加民众对传统文化和音乐的鉴赏力,仅靠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这条路还需要社会整体教育和意识的改革。”

  高兴坤坦言,在韩国学习传统音乐专业的学生比起四五年前数量大幅减少,相较于西洋音乐,韩国国乐在社会文化中所占据的地位还很低。韩国学校音乐教师中,专业为国乐的老师仅仅只有1%。即便教学生们国乐的教师,很多情况也并非专修国乐专业。这样,课程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政府、学校方面应加强对师资力量的重视,他说。

  高兴坤说,经常听人说,近来有不少韩国人走出国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会因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知道得太少而感到羞愧。“最具韩国特色的,才能成为代表韩国走向世界,近来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认为,现在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放慢脚步,再一次审视我们的传统。这不是为了停留在原地,而是为了迈向更广阔的舞台。在这个尊重多样性和个性的时代,与外国文化交流,其基础应该是对本民族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

  一边与记者聊着,高兴坤一边习惯性地打理着伽倻琴,双手满是伤疤和老茧。“遵循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勤于研究,最终有所成,这应该就是工匠精神”,高兴坤如是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统音乐所具有的清雅稳重的力量穿透人心,工匠通过对传统技艺的传承而将这番神韵留存在人间。

  (人民日报首尔6月14日电)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日报 2016年06月15日 08:40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美国:多方共建遗产保护体系
下一条: ·日本遗产保护制度的“础石”法律体系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