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马林诺夫斯基本人,其他人类学家(如博厄斯)与之类似的田野试验也相继失败。但是,马林诺夫斯基不曾自觉地宣称要回到“野蛮人”自身作为神话实践主体的信仰叙事语境吗?现代神话学为“神话”概念的经典定义所制订的双重标准不正是因为承认“特定社会里的神话[信仰的真实性是]对那个社会而言的事实”(纳吉)因而是“西方社会对[非西方]异文化的了解日益增长的结果”(彭牧引史密斯)吗?何以“神话”双重定义的“最后见解”仍然在异文化中的应用四处碰壁?而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尽管马林诺夫斯基们提出了还原到神话叙事主体的主位信仰形式的实践认识纲领,但很遗憾,人类学家们仍然坚持了“神话”概念的理论使用方式,即仍然视神话实践的主体和主体的神话实践为可直观的神话实践的经验性现象,于是,理论认识的经验,只能一方面证明神话信仰形式(心理态度)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证明神话叙事内容的非真实性,二者永远处于自我矛盾、自相冲突、自行瓦解的悖论当中。
注释:
[1] [英]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词汇》,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年,第313—315页。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1—12页。
[3]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314—315页。
[4] 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学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2页。
[5] 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
[6] 茅盾《神话杂论》,世界书局1929年
[7] 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3页。
[8] 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8页注释[1]。
[9] 李川批注:“mythosoyia或系黄书误排,这个词构成mytho(s)-logia,中间那个s被吃掉了。”
[10] 黄石《神话研究》,开明书店1927年,第1页。
[11] 户晓辉批注:“疑为logos之误,但此说不对,英语的后缀-ology来自古希腊语动词λεγω,意思是‘所说的事情’。”
[12] 户晓辉批注:“疑为logos之误,意思同上。”
[13] 谢六逸《神话学ABC》,收入《神话三家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影印世界书局1928年版,第1页,第3页。
[14] 林惠祥《神话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页。
[15] 黄石《神话研究》,开明书店1927年版,第232—233页。
[16] 谢六逸《神话学ABC》,收入《神话三家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影印世界书局1928年版,第125—127页。
[17] 林惠祥《神话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08—109页。
[18] 茅盾《神话杂论》目录:神话的意义与类别;人类学派神话起源的解释;神话的保存;各民族的开辟神话;自然界的神话;中国神话研究;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黄石《神话研究》目录:上编神话概论:第一章 什么是神话;第二章 神话的分类;第三章 神话的解释;第四章 神话的价值;下编 各国神话:第一章 埃及神话;第二章 巴比伦神话;第三章 希腊神话;第四章北欧神话。谢六逸《神话学ABC》目录:第一章 绪论(神话学的意义、神话学的进步、最近的神话学说、神话与民俗学土俗学的关系);第二章本论(神话的起源、神话的成长、神话的特质);第三章 方法论(材料汇集法、神话分类法、比较研究法);第四章 神话之比较的研究(自然神话、人文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林惠祥《神话论》目录:第一章神话的性质及解释;第二章 神话的种类;第三章 神话的比较研究(以自然神话为例);第四章 各民族神话概略;第五章 神话实例。
[19] 林惠祥《神话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2页。刘锡诚在讨论鲁迅的神话“神格中枢论”时指出:“鲁迅用‘神格’一词来说明神话是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大体包含下面两个意思:一,强调神在故事中的地位,神话的主要形象是神,神处于故事的中心地位而不是从属地位;而随着神话的发展,中枢改变了,神的地位逐渐让位于半神和英雄,于是,代替神话就出现了传说。二,‘神格’一词当是仿‘人格’而称之词,说的是有特定性格如人那样,但又与人有区别,非人而又超人的神;神话就是以这些有特定性格,如人那样,但又非人、超人的神为中心的故事。”林惠祥所谓“人格化神话中的主人翁”庶几近之。参见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学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2页。
[20] 马克思的原话是:“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8页。
[21] “神话之‘神’,不一定体现为人格神,而是事物相对于人的认识或知识的神奇与鲜活之处。汉语的‘神’字强调的恰恰是事物(不仅是所谓‘神’的)特别高超、出奇和令人惊异之处,因此,神话是有关事物存在的特别高超、出奇和令人惊奇之处的‘话’或言说。这样看来,神话的特别之处恰恰在于它高于、超于我们的认识或知识,它越出人类认识的边界,所以,才格外令人惊异。具有人格的各种神灵只不过是事物的这种特别高超、出奇和令人惊异之处的人格化或具象化,也就是《孟子·尽心》说的‘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换一个角度看,神话本身不仅不属于认识领域,而且向我们显示了事物的存在意义。它在逻辑上而非时间上先于我们的认识。”户晓辉《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纯粹民间文学关键词的哲学阐释》,三“神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81页。
[22]谢六逸《神话学ABC》,“序”,收入《神话三家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影印世界书局1928年版,第1页。
[23] 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8页。
[24] 马昌仪《中国神话学发展的一个轮廓(编者序言)》,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第10—11页。
[25] 参见[英]瑞爱德《现代英国民俗与民俗学》,江绍原编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影印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193页,第286页。
[26] [英]博尔尼《民俗学手册》,程德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211页。程德祺汉译本“根据伦敦塞德维克和杰克逊出版公司1914年最新增订版译出”,英文版原书名为The Handbook of Folklore,见该书版权页。
[27] [英]博尔尼《民俗学手册》,程德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213页。
[28] [英]博尔尼《民俗学手册》,程德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213页。
[29] 林惠祥《民俗学》,《林惠祥人类学论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0页。
[30] 林惠祥《民俗学》,《林惠祥人类学论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8页。
[31] 据张紫晨,“1935年方纪生先生著《民俗学概论》也参照了博尔尼女士的这本著作(《民俗学手册》)。”张紫晨《中译本序》,[英]博尔尼《民俗学手册》,程德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页。方纪生《民俗学概论》关于神话这样写道:“神话被称为说明的故事,因为它是未开化人解释宇宙、生死、人类、动物以及其他大地间现象的起源及状态的工具,内容虽极怪诞无稽,但却正是原始民众心理的表现。”与林惠祥所述大同小异。参见方纪生编著《民俗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资料室,1980年。该书“校印题记”云:“本书是我国关于民俗学之最早的系统论述,不只介绍了外国材料,还大量利用了中国材料。原出版于1934年,曾用作大学教本。”
[32] [英]马林诺夫斯基《原始心理与神话》,即[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下编,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93页,第94页;Malinowski,Myth in Primitive Psychology,p.39,p.41,包括p.41的注释①,London,1926.李安宅“根据原作者(马林诺夫斯基)的意见”将该书与马氏的另一著作《巫术科学与宗教》(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合译为一书,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重新排印出版,参见[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译者按”,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79页。以下凡引该著均称《原始心理与神话》中文版、英文版。
[33] 似应译作“最好见解”、“最佳见解”或“最优见解”。
[34] “神话是关于世界和人怎样产生并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神圣的叙事性解释。其中决定性的形容词‘神圣的’把神话与其他叙事性形式,如民间故事这一通常是世俗的和虚构的叙事形式区别开来。神话的意味是神圣的,因为所有形式的宗教都以某些方式与神话结合,而且这不是对‘神话’这两个字眼的贬损。‘神话’(mythos)这一术语原意是词语或故事。只有在现代用法里,‘神话’一词才具有‘荒诞’这一否定性含义。照通常的说法,‘神话’这个词常被当作‘荒诞’或‘谬论’的同义词。但是,不真实的陈述并非是‘神话’合适的含义,而且神话也不是非真实陈述,因为神话可以构成真实的最高形式,虽然是伪装在隐喻之中。” [美]邓迪斯编《西方神话学读本》,“导言”,朝戈金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页,引文有节略。
[35] 黄石《神话研究》,开明书店1927年版,第4页。
[36] 林惠祥《神话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2页。
[37] [英]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词汇》,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年,第313—315页。
[38] 转引自户晓辉《神话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68页;后收入户晓辉《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纯粹民间文学关键词的哲学研究》,三“神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97页。
[39] Barrett,Myth and the New Testament——The Greek Word Mythos,Segal,Philosophy,Religious Studies,and Myth,p.25,Garland Publishing,Inc.New York & London,1996.
[40] [匈]纳吉《荷马诸问题》,巴莫曲布嫫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69页,第171页,第174页。
[41] [意]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658页。以下凡引此著仅注页码。
[42] 维柯写道:“拉丁人跟着希腊人走。”“我们曾经假定,作为一种必然的猜测,在拉丁区域海岸上曾有一座希腊(殖民)城市把希腊文字教给了拉丁人。这种文字,象塔西佗所记载的,起初象最早的希腊文字,这是个有力的论据,证明拉丁人是从拉丁地区的希腊人,而不是从大希腊的,更不是从希腊本土的希腊人学到希腊文字。拉丁人在和他林敦进行战争以及接着又和庇洛斯进行战争之前,和希腊本土的希腊人根本没有往来。要不然,拉丁人就会用最近的希腊文字而不会保留着原始的及古老的希腊文字。”《新科学》,第441条,第203页;第763条,第397页。《新科学》的英文译者费希在为《新科学》1968年英文版写的“引论”中指出:“维柯当过那不勒斯大学的拉丁修辞学教授,在1709年到1722年之间已用拉丁文写过四部著作,然后才转用意大利文来写作这部《新科学》,所以可以设想,他用来源于拉丁文的意大利文的词汇就带有字源方面的生动联想意义。”《新科学》,第12页。
[43] 《新科学》,第401条,第178页。
[44] 李川批注:“(fabula是)拉丁文,《金驴记》曾七次使用该词,尤其是卷四叙述爱神和普绪客的神话故事,正是用这个词。词义有多种,传说,故事,谈话等等。”
[45] 《新科学》,第401条,第177页。巴雷特说“早期mythos与logos同义”,与维柯所见相同。里拉指出:“维柯发现。诗性神话必定是早期民族用诗性的真实叙述(vera narratio)讲述的真实的历史。我们在传统上认为是我们智慧的远祖神话(mythos),实际上是粗野的、野蛮的诸民族的语言(logos,逻格斯),那种看法犯了年代误植。”并引维柯《新科学》:“神话(mythos)的定义是‘真实的叙述’,但其延续至今的含义却是‘寓言’,迄今为止,每个人都认为这意味着‘虚假的叙述’。而逻格斯(logos)的定义则是‘真实的叙述’,尽管一般都认为它的意思是‘起源’或者‘词语的历史’……寓言和真实的叙述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情,证明它们就构成了最初的民族的词汇。”[美]里拉《维柯:反现代的创生》,张小勇译,新星出版社2008年,第167页。
[46] Vico,Scienza Nuova Seconda,V.I,p.161,BARI GIUS.LATERZA and & FIGLI,1942,XX.
[47] Vico:The New Science of Giambattista Vico,Revised Translation by Bergin and Fish,p.127,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8.
[48] 《新科学》,第49页,第160页,第167页;意大利文版,第I卷,第47页,第144页,第151页;英文版,第37页,第115页,第120页。
[49] 《新科学》,第433页,第449页;意大利文版,第II卷,第25页,第39页;英文版,第317页,第328页。
[50] 《新科学》,第379条,第164页;意大利文版,第I卷,148页;英文版,第118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