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是作者尚未出版的《理性信仰:人的本原的存在方式——纯粹实践形式的神话学导论/以博厄斯、马林诺夫斯基和“中国神话历史化”问题为线索》一书的第一章,该著从“神话”概念的定义方式(而不是仅仅从概念本身)入手,通过对神话研究的单纯理论范式所陷入的悖论(二律背反),以及二百年来理论(质料)神话学向实践(形式)神话学转换的概念史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阐明了实践神话学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为把神话学建设成为一门以理解人的本原和当下存在方式为目的论的严格科学做出努力。
关键词:神话神话学 质料 形式 理论范式 实践范式
一、民俗学家给予“神话”概念的最后见解
根据对中国神话学学术史、学科史的晚近梳理,西方现代神话学“间接通过日本”进入中国的早期传承路线,已很清晰。但是,日文“神话”一词原是根据英文myth翻译的,而据威廉斯(Williams)《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yth(神话)”词条,myth这个词在英文中出现的时间也只是19世纪的事情,[1]于是我们可以想见,当20世纪初神话学传入中国的时候,神话学在世界各国也都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问。
可以说,用“神”和“话”两个汉字组合的词语翻译英文myth,是一既平易却又充满张力的译法。“平易”是说,“神话”这个词,就其字面意义(“神的故事”)来说,并不难理解(在古代汉语和日文中,“话”都有“故事”的意思);而“张力”是说,“神话”的词义,又可以从不同(比如“神灵”故事或“神奇”故事、“神异”故事甚至“神圣”故事)的角度予以生发。但是,“间接通过日本”引进神话学的众多旅日学者当中,除了鲁迅,少有人曾尝试给予“神话”概念以确切的定义。在《中国小说史略》(1920年)中,鲁迅写道: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2]
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924年)中,鲁迅又写道:
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象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3]
“更加严格地来说,以神格为中心之某种说话叫做神话”,“‘神格’一词是鲁迅最早从日文借用过来的。日文‘神格’(シソヵワ)是‘神的地位’的意思。鲁迅借用‘神格’一词来说明神话是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4]这就是说,在鲁迅通过日文“神格”而规定的神话观中,“神话”一词偏重于“神的故事”的意思。与间接通过日本引进神话学时不大定义“神话”的做法不同,直接通过欧洲引进神话学的中国学者,在介绍西方学者的神话观时,往往首先给出“神话”的定义。
神话是什么?这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如果我们要一个简单的定义,则我们可以说: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确信以为是真的。[5]
以上这段论述,出自茅盾《中国神话的研究》(1925年)一文,尽管《中国神话的研究》“是他[茅盾]研究中国神话的第一篇长文”,然收入《神话杂论》的第一篇长文却是《神话的意义与类别》(1928年),[6]这很符合当时神话通论类著作将“概论”置于篇首的一般性结构。该文开篇即云:
何谓神话?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们要晓得,凡荒诞无稽,没有作者主名的流行故事,不尽是神话;凡叙述原始人类迷信鬼神的故事,也不一定是神话。我们所谓神话,乃指: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7]
“神话”这词,在英文为myths。研究神话的科学叫做mythology,此字有时亦指神话本身,譬如mythology of Greece即指希腊全部的神话。[8]
与《中国神话研究》相比,《神话的意义与类别》于“神们的行事”(茅盾多以此语为“神话”定义)之外,多出了“凡荒诞无稽,没有作者主名的流行故事,不尽是神话;凡叙述原始人类迷信鬼神的故事,也不一定是神话”两句话。这多出的两句话,反映了茅盾之于神话观更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看来,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学术价值。
与茅盾先后的黄石《神话研究》(1927年开明书店初版)、谢六逸《神话学ABC》(世界书局1928年初版)、林惠祥《神话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初版)都是以综述现代西方神话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与茅盾一样,黄石、谢六逸、林惠祥的著作也是从援引西学对“神话”的定义开始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