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芽村的女人们,闲暇时聚在一处绘制演唱歌书 作者供图
坡芽歌书虽然只有81首,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开歌书,一股浓郁的壮族风情扑面而来。如壮族对歌联情的一般程序:见面歌、引歌、大话歌、初问歌、盘歌、赞美歌等,歌书基本都包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梁庭望对其中的爱情比喻给予极高评价:歌书对爱情追求的描绘,令人拍案叫绝。例如,以苗条的油竹形容姑娘的苗条;用水恋坝、牛恋草来形容恋情,贴切而形象;把爱之难比喻成树尖上的蜂窝,别出心裁;用两股线绞成绳比喻恋人难舍难分,反映了壮族人对爱情的态度。
根据坡芽歌书上的符号图案所唱出的歌词,像其他壮族民歌一样,大多是五言或七言。如第19首就唱道:“愿妹身幻化,愿妹身会变,变作路边树,每天见几回。如同锅连灶,早晚在一起。”但因为歌书中有的反映相对完整的爱情故事,有叙事成分,因而个别歌词也有三言或超过七言的。这些歌词是约定俗成的,即便不是坡芽村人,附近村庄的人唱起来也只有细微差异。坡芽歌书演绎的情歌以壮语北部方言演唱,男女相对,一唱一和,多为五言句式,每首四句或数十句不等。
坡芽歌书用什么旋律演唱呢?据学者研究,云南富宁及周边壮族地区自古流传着20多种山歌调,这些曲调相对固定,坡芽歌书所唱民歌使用的也是这些曲调,如“吩果芒”(果树下的歌)、“吩打劳”(大河调)等。歌者根据不同的空间、时间和个人的心境,选择不同的曲调进行演唱,也可以综合多种曲调进行再创作。
坡芽村地处深山,极少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因此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壮族的文化传统。目前全村有20多人能认读坡芽歌书并演唱。每逢村中婚丧嫁娶等习俗活动中,农凤妹和农丽英就担当领唱和司仪的角色。农凤妹,是坡芽歌书的国家级传承人,她小时候学唱山歌之时,她的祖母便手把手地教她画这些画。久而久之,她看到一幅图,就可唱出一首歌。歌书,仿佛就是打开她脑海中山歌记忆之门的钥匙。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她以特邀嘉宾的身份登台献艺,与1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了坡芽歌书的传承问题。她说,只要村里人愿意学,她一定会教他们,一定不让坡芽歌书失传。
坡芽歌书的发现,不仅让坡芽村扬名在外,也引起了文化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歌书从何而来?有着怎样的历史?对此,连坡芽人自己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如果记载歌书的土布破了、旧了,就用新的土布再画一张,如此代代相传。
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坡芽歌书的整理翻译和保护工作,富宁县成立了保护领导小组和《坡芽歌书》编委会。2009年,国家“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系列丛书之一的《坡芽歌书》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富宁县还从壮剧团中挑选了一些人组成文山坡芽山歌队,每年组织到坡芽村向传承人学习。2011年6月,坡芽歌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坡芽歌书迈出国门,唱响夏威夷。2014年11月,坡芽歌书合唱团赴京参加中国民间音乐周,先后到国家大剧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世界级高端艺术平台和知名大学演出。
美丽的坡芽村,坡芽人用独特的歌书,将他们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有机地融为一体,唱给后人听,唱给未来听。
(作者朱法飞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日报社社长)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6年7月8日 2016年07月08日05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