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田野访谈的影视人类学方法
以“互为主体性”为学术立场、以“社区合作”为基本原则、以“影像分享”与“视听互惠”为文化信念,影像工作者才能够立足田野,扎根于社区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拍摄那些日常生活之中呈现的信仰仪式、社会关系与人生故事。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地理、经济、民族、文化等差异性,田野影像工作者需要根据实地情况,采取不同的拍摄策略。在民风开放,文化元素显性多彩的地区,影像拍摄也相对宽松,影像工作者能够在尊重社区或民族习惯法的情况下、较为自由地拍摄当地的传统风俗、公共活动与日常生活等,并且能够在拍摄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随机访谈,了解发生在镜头前的文化细节,进而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而在一些民风保守,甚至对人物画像存在宗教禁忌的社区,影像拍摄则往往不易进行,需要由当地权威人士或社区领袖提供引荐或协助,才有可能从事与社区文化相关的田野拍摄工作。例如藏族社区通常会对田野工作者在日常生活、节日庆典、戏剧歌舞等活动的影像拍摄持宽容的态度,但对于宗教仪轨、丧葬仪式等敏感行为,则禁止外来者参与和摄像;而另一些社区因为严格的信仰原因,基本上杜绝了影像拍摄的可能性。作为田野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主体对影像的态度差异,评估视觉记录方法与当地主流价值观念的契合度,再判断是否采用和如何采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从事调查工作。
在田野调查影像的拍摄项目当中,对社区成员的访谈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访谈是田野工作者与文化持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当然,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后者对于本地文化的详细描述。在经典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之中,访谈也是人类学者最侧重的工作之一,甚至编写了大量的提纲问卷,极其缜密地获取报道人表述的文化信息。与主要运用纸、笔或录音机记录访谈内容的主流人类学家不同,田野影像工作者通常会使用摄像器材,拍摄受访者的声音与画面,从而获得更具“影像深描性”(即不仅记录语言信息,同时也展现讲述者的形象、姿态、语气、语境等多元信息),也更符合讲述者“真实本意”(影像记录的同步音画关系,不易被转述者歪曲)以及历史文献价值(影像资料可长期保存,接受后代学者的学术检验)的访谈资料。在田野工作环境中,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影像访谈。
1.固定式专访:是影像访谈最主要的拍摄方式,田野影像工作者邀请社区成员在专门安排的时间、地点,就某些特定的主题,进行相对系统、详尽的访问。固定式专访通常会采用固定机位拍摄的方法,即拍摄者与受访者均以较为静止的状态(或坐或立),专注于对话的进程。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拍摄者邀请受访者在摄像机前接受提问,并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田野工作者同时担负拍摄者与采访者的职责,那么受访者与镜头之间通常是一种直接对话的关系;如果有摄影师(或调查助手)协助掌镜,控制画面的构图,田野工作者可以位于摄像机的左侧或右侧,与受访者形成一定的夹角,使得画面更具有空间感。在访问多位社区成员时,拍摄者应尽量变换背景、景别与受访者的视线方向,以加强视觉信息的丰富性和后期剪辑的节奏感。在田野访谈时采用固定式专访的拍摄方法,其优点在于摄录的画面与声音都能够保证稳定、专业的技术指标,受访者也得以专注地表述其思想,不受其他人或外部事件的干扰,是一种高质量的影像访谈素材。其不足之处在于较少面对专业拍摄者的社区成员或许会产生紧张情绪,影响其思维的清晰性与语言表达能力。单一的固定拍摄方法也会令访谈画面形式呆板,可看性差,缺少鲜活多彩的社会文化背景。
2. 随机式访问:是影像访谈拍摄的方式之一。在田野调查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社会活动或文化行为,如小型的禳解仪式或日常的祭神祈祷等,这些活动往往不具有规律性和正式性,参加者也较为随意,但很可能反映出社区文化的内部信息。当田野影像工作者应邀或自发参与此类非正式活动时,应在征得主办人同意的情况下拍摄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就随时观察到的重要现象、行为特征与文化问题,向活动参与者发起提问,并以影像方式记录其回答的内容。随机式访问的时机要拿捏准确,不能因提问而干扰活动的自然流程,可以将场外休息的参与者作为主要报道人,但对话过程宜简明扼要,如有深入讨论的需求,可在活动结束后安排固定式专访,强化其理论探索的价值。随机式访问是一种动态的访谈拍摄法,能够由当事人生动地描述与阐释现场的活动景象,使田野影像工作者对眼前发生的事件有更为直接的认知与理解,也更具鲜活的示例性,但这种访谈方式需要摄像者娴熟地掌握拍摄技巧,否则不易保证影像与访谈的音画质量。
3. 群体访问:在社区进行田野调查工作时,对于某些传统的社会习俗或文化主题,经常会发现:不同的受访者有着不同的观点、记忆与表述方式。这些观点的差异与表达的交锋,通常也是该社区文化网络的交织与汇合。田野影像工作者在调查此类社会习俗时,一方面可以采用专访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报道人进行单独的访谈与拍摄,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召开“田野座谈会”的方式,邀请多位社区成员在一起进行交流与辩论,集中呈现多元文化观点。群体式的访谈拍摄能够激发报道人思考与发言的积极性,一些在固定式专访或随机访问中难以触及的深层文化内容,通常会在社区成员之间的共同讨论中浮现出来,为调查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料。群体访问的拍摄涉及到一定的机位调度与人员配合,因此需要田野影像工作者有较为丰富的现场控制能力和经验,否则会出现影、音失控的不良效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