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杨利慧]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19 | 点击数:6635
 

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越冬泡菜

【摘要】 本文从学术观察和反思的视角出发,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为立足点,对韩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未来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希望。论文指出:新文化等级化的出现以及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是目前中国非遗保护领域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怎样有效地实现“价值平等”的思考范式转换,消解目前更普遍发生的非遗价值评判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等级化,如何界定非遗项目的核心本质以化解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都需要各个国家积极贡献有效的方法和视角。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文化等级化;传承;创新;挑战

  [作者简介]杨利慧,女,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教授

  *本文在“韩国在推进国际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角色与挑战”国际论坛发表时,曾从Na Kyeongsoo、Roger Janelli以及任敦姬等多位韩国学者的交流中获益,在此一并致以谢忱!本文发表时有删改。


  显然,韩国国家非物质遗产中心(NIHC)组织召开此次研讨“韩国在推进国际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角色与挑战”的国际论坛并非偶然。众所周知,韩国是世界上最早自觉认识到其文化遗产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韩国一直致力于采取多种积极办法,保存和保护其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西方化造成的巨大社会变迁而濒临消失的危险。[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政府于1962年通过的《文化遗产保护法案》(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ct),它为文化保护项目奠定了法律基础,其“人间国宝”(“Living Human Treasures”)制度为非遗保护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在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所采纳并推荐给各成员国。[2]有学者甚至认为这是现行非遗保护工程的直接起源。[3]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韩国在形塑(shaping)和推进现行非遗保护框架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对教科文的全球性非遗保护政策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辉煌的历史为本次会议探讨韩国在亚太地区非遗保护领域中的未来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与韩国不仅共享着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方在非遗保护领域中的实践与面临的挑战,也有着不少共通性。因此,本文将以中国非遗保护的成就、挑战以及相关反思为基础,对韩国在未来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和希望。

  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框架下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于21世纪初。2004年,中国正式成为教科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这个对很多中国人而言十分拗口难懂的词汇,也在2006年成为了大众媒介中的十大热点词汇之一。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颁布生效。截至2015年末,国务院批准公布了4批共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104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文化部命名了4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通过中央财政拨付每位国家级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1万元,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2294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截至2015年已累计投入42亿元。[4]。目前,一个四级的保护体系已经建立,即从区县、市、省以及国家四个层级,建立认定和保护工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也启动了大型的“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2014年年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九届常会”上,中国民俗学会成功竞选为政府间委员会新成立的“审查机构”,在2015年至2017年间会全面参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实践名录及国际援助四类申报项目的评审工作。为数众多的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以及艺术工作者,正与各级政府、传承人以及非政府组织一道,共同参与这项伟大的社会和文化工程。

  毫无疑问,这项大规模的社会文化工程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人对于非遗的认识,加深了其对非遗重要性和价值的理解,而且,建立保护名录看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保护非遗的方法。但是,随着非遗工作的开展,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里我想集中反思一下其中的两个问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任敦姬]“人间国宝”(Living Human Treasure)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和挑战
下一条: ·波兰:将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政策重心
   相关链接
·春节申遗成功·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张统夏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