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宰]试论南宋遗音海宁调
  作者:陈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12 | 点击数:11031
 
明末清初海宁人查继佐(1601—1676)的家乐,为浙中名部。该班创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其家僮和侍婢有妙解音律者十人,均以“些”字作为艺名,号称十些班。如云些、月些是童仆,柔些、留些是女姬。查氏的蒋夫人亦善度曲,“亲为家奴按拍,正其曲误”(《查东山先生年谱》)。清康熙初,查氏因“庄廷鑨明史案”牵连,被逮至京,后赖吴六奇力救,得以免祸放归。嗣后愈加纵情于戏剧,其家班常演戏目是《浣纱记》和《牡丹亭》,以及查氏自己的剧作《鸣鸿度》、《续西厢》等。
查继佐曾经自海宁挈家伎数十人,溯钱塘江,历富春,桐庐,道严州,入新安江,达歙州城下,停舟练江之上,与诸文士饮酒赋诗,流连观剧,凡数十日,未知所厌。清乾隆中叶后,地方戏兴起,昆曲家班渐衰。⒄
清代康熙年间,浙江海盐涉园的主人张惟赤,以亭池园林之胜,创建家庭昆班。张惟赤(1615-1676),字侗孩,号螺浮,顺治乙未进士,历官工科给事中。系宋状元张九成(盐官县萧寺人)17世孙。明洪武初,有6世孙张留生(一作留孙)自海宁黄湾萧寺(今海宁市黄湾镇小市张家)迁海盐县闻琴里,为海盐始迁祖。是著名岀版家张元济的20世祖。
张惟赤与其子张皓(1640-1709),号皜亭。父子俩培养了颇为可观的家班。康熙二十九年(1690)冬,吴江诗家叶燮曾在涉园看到张氏家班的演出,有诗纪事,见《己畦诗集》卷八《宴集张皜亭懋德堂观家优演剧》。   
海宁民间还有一种时聚时散的兴宫演唱形式,时称“聚茶拍曲”。据朱关良《潮乡度曲唱兴宫》一文载:硖石西寺桥堍宜园茶馆、北石路街三和茶馆,进来喝茶大多为“海宁兴宫”知音茶客。他们到此,一般均手持“两管”,即一根竹笛,一根旱烟管,边喝茶,边谈论戏曲声腔或名角流派等,谈兴高涨之时,即自动组织起来拍板唱曲,一个个摇头晃脑,沉醉其间,乐不可言。时人有顺口溜赞曰:“手拿竹笛长烟管,拍曲兴宫进茶馆。逍遥自在生乐趣,好比瑶池仙乐园。”伊桥乡铁北马家埭新木桥有罗家小唱班:罗灿明,罗瑞明,罗礼明等,唱的都是“海宁调”。⒅据说,从前有“盐官曲王”之称的王欣甫,也曾多次来铁北鹤鹳桥王家拍过曲。王欣甫说,“盐曲”(海宁调)与苏昆的唱腔稍微不同。
另据周瑞深回忆,民国20年前后,海宁盐官镇尚有一副年青“阿啦腔奏台”,曾来新仓演奏。硖石铁北乡原有唱南昆的“小唱班”,后改唱京戏,其中有沈三明能吹笛,曾被沈蘅逸邀去上海为曲社司笛。硖石南郊李家湾有世袭南昆乐队,在1985年由黄觉社等组织“江南少儿丝竹队”,黄曾造访周瑞深,留赠乐谱中有“栈道”(昆曲《长生殿》“闻铃”)、“借扇”、“赐福”三折。
 
海宁戏曲作家
 
崔时佩(1436-1456年尚在世):明戏曲作家,海盐横山(古隶盐官,今归属海宁市海昌街道崔家湾)人。所作传奇作品今知有《南西厢记》。据说现存李日华《南西厢记》系据崔本增补而成。
陈与郊(1544一1611):明戏曲作家,字广野,号禺阳,玉阳仙史,或署高漫卿、任诞轩,海宁盐官人,曾任太常寺少卿。辞官后,在盐官西北隅建“隅园”,以著书、度曲、编剧自娱,作有传奇《灵宝刀》(即李开先《宝剑记》改本)、《麒麟罽》、《鹦鹉洲》、《樱桃梦》四种,合称《拴痴符》,均存。杂剧作品今知有五种,现存《昭君出塞》、《文姬人塞》、《中山狼》、《袁氏义犬》、《鹦鹉洲》、《樱桃梦》、《淮阴侯》,并辑有《古今乐考》、《古名家杂剧》、《续集》等十余种。他收藏的元代佚名作者《二郎神醉射魔镜》杂剧为他书所未见,确是功不可没。今存十一种,收入《古本戏曲丛考》第四集。
查继佐(1601—1676):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伊璜、敬修,号舆斋、东山、钓姿,海宁袁花人。明崇帧六年(1633)举人。人清后,隐居硖石东山万石窝不出。清廷因庄廷鑨修《明史》案大兴文字狱,查也遭株连。曾救乞丐吴六奇于饥寒中。吴六奇投效清廷,官至两广总督。吴大力为他辩解,得免于难。著作有杂剧《续西厢》、《鸣凤度》,传奇《三报恩》、《非非想》、《眼前因》、《梅花谶》、《鸣鸿度》、《玉琢缘》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士闪]“顺水推舟”: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应忘却乡土本位
下一条: ·[麻国庆]家庭策略研究与社会转型
   相关链接
·[毋丹]弦索南曲化:明清戏曲受众的倾向及南北曲声律之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