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大学校报》:“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并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近三百年历史的胶州秧歌,不但是胶州人民如数家珍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难以割舍的生活本身。
三次胶州实地调研之行,我们对胶州秧歌这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俗艺术有了系统的了解,实践中也收获了知识与感动。
△东小屯村墙体上随处可见的秧歌绘画
民艺的体验
刚来到胶州秧歌之乡的胶州东小屯村,随处可见的是绘制精巧的秧歌角色介绍墙画。在当地秧歌传承人李艳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东小屯村的秧歌博物馆、简易的化妆室和大气的秧歌大舞台。
东小屯村秧歌氛围着实浓厚:村里的墙壁上大多绘有秧歌的行当角色、宣传标语;平时闲暇的傍晚,村民会在广场上扭秧歌——这是他们的健身娱乐项目;秧歌大舞台则是村民们在节庆时表演节目,举办晚会的重要场地。
东小屯人对胶州秧歌如此饱满的热情,让人感动与兴奋。盛情难却,我们在传承人李艳的邀请下,学习了秧歌的基本动作。平时总听人说“三道弯”,今日才亲身体验到其中的含义——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都要扭动起来。这也是秧歌与现代舞蹈形式很不一样的地方。正当我们羞愧于自己拙劣的舞艺之时,李艳告诉我们“其实秧歌特殊就特殊在这‘三道弯’,很多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来这儿学习的时候,也扭不出那个味道,因为在现代舞蹈中很少有这种身体的三部分都同时动起来的动作。”
△东小屯村的秧歌大舞台
△东小屯村秧歌博物馆中陈列的服装与道具
继续浏览:1 | 2 | 3 |
【本文责编:郑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