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艺术通过“非遗化”获得了相应的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从而为从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本——展演化提供了可能性。值得思考的是,成为“非遗”的民间艺术也并不是都具备商业展演的条件。小规模展演社团具有民间自发性、小团体、经营规模小,演出目的以自我娱乐与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主的特点。在旅游情境中,原来熟人社会中的娱乐、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古乐演奏逐渐让位于商业逐利。因自身经营能力不足,与那些大规模旅游展演企业、社团相比,他们更多处于生存与展演之间的困境中。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艺术及相关社会团体经历了一个从复苏到发展的历程。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展演化、“非遗”化两个趋势,且两个趋势呈现出相互交叉、利用的特点,民间艺术通过“非遗”化获得了相应的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从而为从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本——展演化提供了可能性。值得思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具有展演、进入“非遗”的资格,或者说进行展演的民间艺术不一定都是“非遗”项目,成为“非遗”的民间艺术也并不都具备商业展演的条件,尤其在一些偏远乡镇、山区的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民间艺术在展演化、商业化当中的境遇如何?是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社团在旅游业发展中获得了“再生”?尤其是介于民间与市场之间的小规模民间展演社团的生存境遇如何?这也是笔者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2009年8月至2015年10月,笔者对丽江白沙古乐会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份调查报告或许对解答上述这些问题有所裨益。
一、 白沙古乐会的文化生境
白沙乡位于丽江坝子北端,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南麓,东临古城区金山白族乡,南接古城区束河办事处,西与拉市乡、龙蟠乡相连,北与大具乡为界。总面积253.6平方千米。坝区海拔2430米,山区最高海拔5 596米。辖白沙、文海、玉湖 、新善、木都5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乡总户数2 203户,总人口7 531人。纳西族6 973人,白族47人,傈僳族16人。
白沙是个旅游资源富集地,境内有福国寺、玉峰寺、北岳、大宝积宫、大定阁、金刚殿、文昌庙等宗教建筑,因位于玉龙雪山南麓,自然风光极佳,集中了玉水寨、东巴王国、东巴万神园、印象丽江、东巴谷、高尔夫球场、户外乐园等众多旅游企业。白沙乡政府所在地的白沙壁画于2005年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白沙作为宋元时期丽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地,在丽江乃至滇西北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尤其作为纳西文化重镇,至今留下众多名胜古迹及民间传说、故事,在纳西族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白沙古乐会在历史上以“白沙细乐”著称。据杨学舜乐师介绍,白沙古乐会如果从“白沙细乐”算起,可能是在云南也是较早的乐会了;但洞经音乐传入是在明代木氏土司时期,流行是在清朝以后的事,据村里老人讲,可能是从道光年间就开始演奏洞经音乐了。因之前“白沙细乐”流传较广,洞经音乐传到丽江后,也受到“白沙细乐”的深刻影响,如好多乐器是相似的,尤其是“苏古笃”、“伯波”、曲项琵琶最为明显;另外,风格虽然洞经音乐平和些,有雅韵,但相对比起外面洞经音乐,整体听起来还是有些悲伤风格,这是纳西味的所在。现在白沙古乐会能够演奏《八卦》、《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万年欢》、《浪淘沙》、《山坡羊》、《清河老人》、《一江风》、《柳摇金》、《小白梅》、《步步娇》等二十余首,但“白沙细乐”传承状况却不尽人意,基本上只能演奏《笃》、《三思吉》、《阿丽丽吉拍》等几首。平时演奏曲目也大多以丽江洞经音乐为主。《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融歌、舞、器乐为一体的音乐组曲,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沙古乐会在丽江境内,因历史悠久、乐师云集、传承生态较好而远近闻名,与丽江境内的大研、白华、金山等古乐会齐名。
二、由盛而衰:白沙古乐会现状
白沙古乐会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活动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在老乐师和惠涵的倡导下,继大研古乐会后较早恢复演奏活动,当时集中了白沙、束河等片区的老艺人,演奏技艺高超,规模、质量均处于领先地位;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丽江旅游起步后,古乐会进行了传习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传承人,并开始参与旅游展演活动;第三阶段是本世纪以来,束河及玉龙山景区旅游迅猛发展,带动了白沙古乐会的发展,同时,因政府大力引入外来投资商,一些大项目带来了不少文化企业,由此也造成了周边景区之间竞争,这对作为民间组织存在的白沙古乐会带来了诸多影响,尤其对其生存状况直接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古乐会进入了一个由盛而衰的阶段。
关于古乐会的传承历史,笔者专访了古会会长和仕鸿与老乐师杨学舜,下面是对二人访谈的记录整理:
白沙古乐会在历史上很有名的,1991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时,作为特邀代表,与大研古乐会、白华古乐会、长水古乐会、金山古乐会一同参加了庆典游行。当时白沙古乐会会长是和惠涵,为恢复古乐会活动出过大力,祖上世代都是读书人,他也教了一辈子书,为人正派,有修养,是丽江有名的文人乐手。95年去世时为81岁。三中全会后,1978年恢复白沙古乐会时,规模很大,有三十多人,因为束河那时属于白沙,也是合并在白沙乐会里的。那时宣科还不太出名,加入不了大研古乐会,是由和惠涵拉到白沙古乐会的。
和崇义是第二任会长,他是白沙向阳村人,现年96岁,至今健在,但年事已高,在家赋闲。和满意为第三任,今年患病去世,年仅58岁。现任会长是和仕鸿。和仕鸿对此深感难以胜任:“我在乐队里什么不会的一个了,还会长呢!只能敲敲板鼓、木鱼,其它乐器一样也不会,但他们非得推举我来担这个会长。主要是自己多多少少认识上面、下面的一些人,可以跑跑,反映下问题。其他乐会成员都是最老实的农民,说句汉话都说不成章。不少记者、研究生过来采访,词不达意,搞得双边都很费劲。如果都会纳西话还好些。”
杨学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恢复活动时就参加了古乐会,当时还算年轻,才四十出头,他在乐会活动时负责烧火做饭,业余时间跟着老艺人学古乐,当时传授古乐都是由工尺谱为主,主要在和崇义那里学的多些,一直到现在还不太熟悉简谱。现在整理了一本工尺谱与简谱对照本,主要是为后辈学古乐考虑。
白沙古乐会在80年代初恢复活动后,一直处于松散状态。1994年,云南省政府滇西北会议召开后,丽江旅游开始起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地政府也希望重新振兴“白沙细乐”这一地方文化品牌,由此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1994年9月23日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举办了“古乐培训班”。由白沙乡党委书记木正根担任乐会名誉会长。当时乡政府规划初步恢复福国寺景区,培训结束后乐会到那里演奏。但后来恢复工作因涉及到宗教问题而搁浅。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