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僧,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西游记》这部明朝的小说乃至中央电视台80年代拍摄的电视连续剧。
在这些文学作品里面,唐僧身世曲折,精修佛法,成为唐太宗的御弟。随后在唐太宗支持下只身前往天竺求法,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凯旋,受到唐太宗的隆重欢迎。
然而,历史上的玄奘却和通俗文学作品塑造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形象相差甚远。
汉文记载的玄奘生平
玄奘法师事迹最早的记录主要来自于玄奘自撰的《大唐西域记》,以及由其口述、经弟子慧立、彦悰整理而成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传》)。根据记载,玄奘弟子慧立本为豳州照仁寺住持,俗姓赵,父亲赵毅是隋朝起居舍人和司隶从事。慧立于贞观十九年参加玄奘主持的译经工作。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去世。慧立整理了玄奘取经的事迹,“睹三藏之学行,瞩三藏之行仪”,整理成书,共五卷以表彰其老师。
玄奘法师所著《大唐西域记》是研究西域与印度历史的重要史料
但初稿形成后,慧立怕有所缺漏,便把《玄奘传》藏了起来,直到自己临终时才将其取出。后来彦悰接手了编纂工作,把《玄奘传》扩充为十卷。
中国僧传传统向来对法师们的光荣事迹颇有夸张,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法,并非完全可当作史实看待。不过《玄奘传》中玄奘法师总体而言仍然是一个正常人的形象。
《玄奘传》中记载道:“法师讳玄奘,俗姓陈,陈留人也。汉太丘长仲弓之后。曾祖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以学优仕齐,任国子博士,食邑风南,子孙因家,又为缑氏人也。”作为官宦人家的后代,玄奘法师家境较为优越,但是并无特别出奇之处。而玄奘法师自己除了从小聪慧之外,也并未显示出什么了不得的异能。
更有意思的是,《玄奘传》虽然以弘扬玄奘法师为宗旨,但是他在里面的形象却并非后世那种无喜无悲、木讷的圣僧形象。
玄奘西行开始以后,《玄奘传》中就记载他碰到了种种阻碍。由于玄奘实际上是违法偷渡西行,需要躲避搜查。玄奘在瓜州就遭遇了马死的困境,后来又遇到一位叫王祥的校尉建议他放弃西行,改去敦煌从师张皎法师。
面对王祥的阻拦,玄奘回答得毫不客气:“奘桑梓洛阳,少而慕道。两京知法之匠,吴蜀一艺之僧,无不负笈从之,穷其所解。对扬谈说,亦忝为时宗,欲养己修名,岂劣檀越敦煌耶?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阙,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望西方遵求遗法。檀越不相励勉,专劝退还,岂谓同厌尘劳,共树涅涅槃之因也?必欲拘留,任即刑罚,玄奘终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
玄奘法师在瓜州一带吃尽了苦头
玄奘和尚吃准了信佛的王祥校尉不会拿他怎么样,以一副极为倨傲的口气拒绝了王祥提出的方案。作为洛阳人,玄奘把大城市人的优越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根本看不起敦煌这样的偏远小邑,刚刚脱离被抓的险境就盛气凌人地教训别人了。
而当玄奘法师返回长安后,他对唐太宗的态度也颇有阿谀奉承之嫌。他说:“奘闻乘疾风者,造天池而非远;御龙舟者,涉江波而不难。自陛下握乾符,清四海,德笼九域,仁被八区,淳风扇炎景之南,圣威镇葱山之外,所以戎夷君长,每见云翔之鸟自东来者,犹疑发于上国,敛躬而敬之况玄奘圆首方足,亲承育化者也。既赖天威,故得往还无难。”
玄奘此次西行中间遇到各种艰难险阻,首先就是朝廷对其发布的通缉令,理由正是因为玄奘和其他法师一起上书要求去天竺取经,结果未获允许。唐朝初年在西域的控制力尚且没有盛唐时强。至于天竺,更是唐廷天威所达之外。玄奘自己明知这些事实,却仍然作出了近乎谄媚的回答,可见他并不是后世书中那般不通人情世故。
回鹘本《玄奘传》尊崇中国
《玄奘传》的出品,不仅为未来中国文学作品里面的玄奘法师形象提供了底本,而且其影响远远不限于汉语文化圈内,而很早就播散到了其他民族。
1930年,新疆出土了回鹘文《玄奘传》,回鹘文《玄奘传》实际是由别失八里(今乌鲁木齐市吉木萨尔县)人胜光法师翻译自汉文《玄奘传》。胜光法师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是却用回鹘文翻译了多部重要的汉文佛经,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观身心经》皆为其译作。
这位翻译了大量作品的回鹘大法师生卒年月已不得而知,根据翻译所使用的语言特点和新疆地区历史背景来看,比较有可能生活在相当于中国宋朝的年代。
回鹘文脱胎于粟特文,维吾尔族伊斯兰化后逐渐被抛弃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陈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