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朱刚:《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实践──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研究》
  作者:朱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5-15 | 点击数:5949
 

封底推荐语:

  本书以探讨发生在现代人文学术领域的范式转换为基本线索,在民俗学、语言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的“边界作业”中交互检视,对“语言转向”这一关联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重新构建了“以演述为中心”的民俗学方法自20世纪下半叶以迄当今的学术史脉络,进而从“交流民族志”的理论模型找到了进入口头诗学的创造性张力。与此同时,作者基于长期跟踪白族石宝山歌会的田野研究,在民族志叙事阐释的基础上,力图创建一种新的民俗学解析框架——交流的诗学──由此为观察和研究“歌会”这一特定的文化空间,提炼出一种或可适用于诸多民族口头传统的理论阐释模型。

──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该著的基本创获在于兼顾了民俗学理论反思与民族志个案研究的双重努力,从民俗学研究的学科互涉谱系探究文本与语境之间的方法论张力。一方面,在复杂而又广博的学术史脉络中剖析了现代民俗学理论演进的内在理路,特别是在“演述”这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话语中扩展了民俗学与其他学科对话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石宝山歌会的文化空间和文化表达形式之间的互为抱合,以扎实的田野作业和细腻的文化解读,深入地刻写了这一民俗生活世界的观念表征与文化意涵。此外,作者也力图从田野研究走向理论建构:“交流的诗学”成为一个可资不断深拓的学术阐释空间,由此也为读者呈现了作者走近自身文化传统的民俗学实践路径。

──巴莫曲布嫫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楊利慧等:《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志研究——以四個漢族社區為個案》(繁体字版)
下一条: ·吴效群编:《民俗学:学科属性与学术范式》
   相关链接
·[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
·刘艳超][口头诗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1995—2023)·[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
·[刘婷]从辽境香炉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镜像·[李鑫睿]“吸猫”:都市趣缘群体的民俗交流实践
·[李华文]从官帽顶石演变看元明清时期多民族物质文化交流·[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
·[代清]灶王传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叙事向度、当代意义及现实实践·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徐国洪]“书写影响论”与“交流方式说”:杰克·古迪的书写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