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祖先崇拜、“事死如事生”的孝道思想的影响及对祖茔“藏祖先体魄”的功能的认识,祖茔在华北宗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华北宗族通过家谱记载、口耳相传的方式对祖茔和祖先记忆进行传承,重视祖茔的昭穆布局,注重分支茔地的选择,并通过多种方式对祖茔进行保护。祖茔的相关建设活动,对华北宗族的构建、传承乃至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祖茔是华北宗族最重要的载体,也成为明清时期华北宗族文化的地标。
[关键词]华北宗族;明清时期;祖茔
[作者简介]刘巧莉(1981—),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明清史与社会史研究;王剑(196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从事明清史研究。
人们一提到明清时期的宗族,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宗族文化特征明显的江南宗族,很少联想到华北地区的宗族;一谈及宗族文化特征,学界也多指向族谱、祠堂、族田、族学以及族正(或族长)在宗族社会的地位及作用等等,应该说这些多是江南宗族的显性标志。学界已有的研究对明清时期华北宗族发展阶段及宗族文化特征的把握并不是十分地透彻和清楚。考之文献,我们发现,明清时期的华北宗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江南地区宗族文化的典型形态相比,华北宗族由于普遍缺少祠堂,祭田也数量稀少,全宗族共同参与的主要活动即为祖茔祭祖,所以在明清时期的华北地区,祖茔成为维系宗族的核心与纽带。祖茔是华北宗族主要的族产和祭祖场所,在宗族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对祖茔的建设,既是祖茔之于宗族重要性的体现,也是强化族众宗族意识、增加宗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祖茔在明清时期的华北早已成为宗族文化的地标。因此,对华北祖茔建设的相关考察,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华北宗族的认识和理解。
一、明清时期华北宗族对祖先及祖茔的认识
祖茔作为祖先的安眠之地,在宗族中享有崇高地位与时人对祖先和祖茔的认识有关。当时人普遍有祖先崇拜的意识,认为祖先灵魂不灭,可以庇护后代子孙。而且,出于“孝”的观念,报本返始,对已逝的祖先要“事死如事生”。而祖茔,由于被认为是祖先灵魂栖居之所,藏体魄所在,自然受到人们的重视。
古人认为祖先去世之后即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如同其他神灵一样可以使人获得福祉或灾难。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人们认为现世的功名利禄、富贵平安均是祖宗保佑所得,所以博野蒋氏在提到清末战乱时感慨道:“蒋氏阖族生命两遭巨劫,均庆保全财产,虽有损失亦不致一蹶不振,此与三世祖肖寰公以三岁孤孩值明季丧乱,寄匿戚家得免于难,同一转危为安,非冥冥中有先灵呵护,曷克臻此,然后叹祖功宗德,有以裕其先,而子孙乃能获报于其后也。”①同样,如果不能很好地沟通先灵,如不按时祭祀,可能会被祖先所弃从而遭到厄运,“忘祖者,鬼神弗飨,人而为祖宗所弗飨,则亦不为祖宗所默佑矣,可不惧欤?”②所以,周到细致地照管祖茔、虔诚祭祀,均为祖先崇拜的表达。
重视对祖先的祭祀亦是“孝亲”的内容。《礼记·祭统》云:“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葬,丧毕则祭。”生养死葬、按时祭祀均是孝道的要求。景县张鼎锡生病时亦不肯让儿子代为祭祖,说:“汝祖之殁已六十年,余所以稍尽子职者,惟此一祭耳。”《(河北景县)张氏族谱》卷六《行状·先考凝斋府君行述》,光绪十八年(1892)古香堂抄本。由父母推而上之,一直到始祖,水源木本,均是尽孝的对象,因为历代祖先不仅给予子孙生命,还遗留下物质与精神财富,使其安身立命、有所作为。正如天津徐氏所言:“试思水有源木有本,吾身何自而来,吾身之得有衣食居处,悠游诵读厕身于士族而别于编氓者,谁为之留贻?”《(天津)续修天津徐氏家谱》上册《家训十二条》,民国七年(1918)寿岂堂铅印本。而且,受传统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正是祖先生前积善行徳,才使子孙今生富贵顺遂,“今日之为子孙者,无论身体发肤为祖宗之遗,即富贵功名,亦祖宗之阴德有以致之也。”《(河北东光)马氏家乘》,《补遗·马氏建立祠堂约》,民国十一年(1922)木刻本。所以孝敬祖先、慎终追远是为人后者必须做的,即便祖先已逝,“不能亲承色笑”,仍要如同侍奉生者一样恭敬、虔诚。
在明清时期的华北,祖茔被认定为“祖先藏魄之所”,从而成为重要祭祀场所。“魂升于天,魄降于地”,故“立尸以象生,设主以棲神”。《(山东)即墨杨氏家乘》第一册《丘墓》,民国二十五年(1936)排印本。即人死之后,魂、魄分离,灵魂依附木主,体魄则藏于坟墓。“坟墓为祖先藏魄之所”是华北宗族的共识:淄川王氏说“先人藏体魄于斯,固当世世守而勿置者也”,《(山东淄博)淄川县丰泉乡王氏世谱》,《附录·北茔祭田碑记》,清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2002影印。馆陶王氏说“茔墓者藏祖宗形魄”,《(河北馆陶)王氏宗谱》卷二《家规十则》,民国九年(1920)三槐堂铅印本。定兴鹿氏说“书葬识所归也”,“冢茔之地,孝子所思慕之处”。《(河北)定兴鹿氏二续谱》卷十一《遗文·都转公定兴鹿氏家谱序例》,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正因为祖先的体魄藏于坟墓,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要求,就要精心为祖先营葬,悉心照料祖先茔域。尤其华北大多数宗族都没有祠堂,所以祖茔作为唯一的先灵依附所在而不再区别是藏魂还是藏魄,仅被视为祖先存在的地方,即茔域为“妥先灵”之地。《黄县太原王氏族谱》,《序·建修茔墙序》,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在祖先崇拜的影响下,祖茔更是上升到了“关子孙命脉”《(河北馆陶)王氏宗谱》卷二《家规十则》,民国九年(1920)三槐堂铅印本。的重要程度,所以华北的宗族格外重视祖茔也就顺理成章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