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贵州区域报道启动
  作者:记者 程丽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21 | 点击数:2366
 

  本报讯 3月20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和贵州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贵州区域报道活动在贵州毕节启动。

  此次报道活动是继2015年8月“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四川区域报道之后的又一次采访活动,将重点关注和报道被纳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核心区、辐射区域和城市枢纽的毕节市、六盘水市和贵阳市,采访点涵盖慕俄格古城、贵州宣慰府、奢香博物馆、水西古城、落别布依民俗博物馆、陡箐农民画村、马坝苗族工艺品基地等;采访报道将于今年7月举办的中国(贵州)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的筹备情况,以及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及文化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状况等。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2014年3月发布,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策划实施的重大文化产业工程,也是贯彻落实“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精神”的重要举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七省区的31个市,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在我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3月21日第1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首届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
下一条: ·传承非遗技艺的“90后”
   相关链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李晓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宋俊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保护的中国探索·《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解读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赵艳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陈华文]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
·[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项兆伦: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非遗整体性保护—— 让“鱼”和“水”相互成就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何让更多人受益·访谈丨整体性保护破解非遗传承难题
·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10)·“整体性保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